地理学报 ›› 2019, Vol. 74 ›› Issue (11): 2197-2208.doi: 10.11821/dlxb201911001
• 《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 • 下一篇
收稿日期:
2019-02-28
修回日期:
2019-10-18
出版日期:
2019-11-25
发布日期:
2019-11-01
作者简介:
张国友(1960-), 男, 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E-mail: gyzhang@igsnrr.ac.cn
基金资助:
ZHANG Guoyou1, HUANG Jian2,3(), ZHU Hong2,3, HE Peidong4
Received:
2019-02-28
Revised:
2019-10-18
Published:
2019-11-25
Online:
2019-11-01
Supported by:
摘要:
中国地理学会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1934年3月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同年9月《地理学报》的创办,不仅是中国地理学科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教育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亮点。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赛先生”,即科学观念不断在近代中国传播的重要节点。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清晰地将近代地理学与传统舆地学分离开来,以独立学科的形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地理学报》的创刊,则使中外地理学家们在中国开始享有高水准的专业学术窗口。这是中国地理学界仁人志士对“科学救国”“科技兴国”等思潮的实践。在中国地理学会的组织和推动下,老一代地理学家艰苦奋斗,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家在当时的国家顶层设计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虽然,当时对地理科学的重要性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权力高层与专业学术圈内,但为后来中国地理科学的蓬勃发展播下了火种,也为唤醒普通民众的地理科学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回顾历史,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地理学报》的创办可谓是中国地理科学的发轫,自此成为中国地理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值此中国地理学会创立110周年、《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之际,深入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发展,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地理科学发展,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张国友, 黄剑, 朱竑, 何沛东. 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的发展[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197-2208.
ZHANG Guoyou, HUANG Jian, ZHU Hong, HE Peidong.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ta Geographica Sinic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9, 74(11): 2197-2208.
表1
第一批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名单
姓名 | 任职单位 | 会员背景 | 姓名 | 任职单位 | 会员背景 |
---|---|---|---|---|---|
丁文江 | 南京, 中央研究院总办公处 | 科学家 | 叶良辅 | 南京, 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 科学家 |
王 庸 | 北平, 北平图书馆 | 著作家 | 郑鹤声 | 南京, 国立编译馆 | 著作家 |
向 达 | 北平, 北平图书馆 | 著作家 | 刘恩兰 | 南京, 金陵女子大学 | 地理学家 |
李学清 | 南京, 中央大学地质学系 | 科学家 | 诸葛麟 | 南京, 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 科学家 |
沈思屿 | 南京, 中央大学地理学系 | 地理学家 | 繆凤林 | 南京, 中央大学 | 著作家 |
竺可桢 | 南京, 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 科学家 | 苏甲荣 | 上海, 日新舆地学社 | 地理学家 |
王钟麒 | 南京, 中央大学 | 地理学家 | 胡焕庸 | 南京, 中央大学 | 地理学家 |
王华隆 | 北平, 东北大学 | 地理学家 | 袁复礼 | 北平, 清华大学 | 科学家 |
李四光 | 南京,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 科学家 | 韦润珊 | 武昌, 武汉大学 | 地理学家 |
李贻燕 | 南京, 国立编译馆 | 著作家 | 陈 垣 | 北平, 辅仁大学 | 著作家 |
何炳松 | 上海, 商务印书馆编辑所 | 著作家 | 张星烺 | 北平, 辅仁大学 | 著作家 |
洪 绂 | 广州, 中山大学地理系 | 地理学家 | 张其昀 | 南京, 中央大学 | 地理学家 |
柳诒徵 | 南京, 龙蟠里国学图书馆 | 著作家 | 黄应欢 | 北平, 清华大学 | 科学家 |
周昌芸 | 北平, 地质调查所 | 科学家 | 董绍良 | 广州, 中山大学 | 地理学家 |
翁文灏 | 北平, 地质调查所 | 科学家 | 蔡源明 | 广州, 中山大学 | 地理学家 |
凌纯声 | 南京, 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 | 著作家 | 刘 咸 | 山东, 山东大学 | 著作家 |
陈长蘅 | 南京, 立法院财政委员会 | 著作家 | 刘玉峰 | 北平, 师范大学 | 地理学家 |
张印堂 | 北平, 燕京大学 | 地理学家 | 谢家荣 | 北平, 地质调查所 | 科学家 |
曾世英 | 北平, 地质调查所 | 科学家 | 谭其骧 | 北平, 北平图书馆 | 地理学家 |
黄国璋 | 南京, 中央大学 | 地理学家 | 顾颉刚 | 北平, 燕京大学 | 著作家 |
[1] | Sen Lusan . People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eography Semi-Monthly Magazine. Zhou Yiliang, Trans.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1936,5(10):66. |
[ 森鹿三 , 著. 周一良, 译. 禹贡派的人们. 禹贡, 1936,5(10):66.] | |
[2] | Zhu Jiahua .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geography. Geography, 1942,2(1/2):1. |
[ 朱家骅 . 中国地理研究之重要. 地理, 1942,2(1/2):1.] | |
[3] | Hu Xiansu . Prospects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hina. Science Time, 1936,3(10):22. |
[ 胡先骕 . 中国科学发达之展望. 科学时报, 1936,3(10):22.] | |
[4] | Hu Huanyong .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and Journal of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Popular Science, 1948,4(6):270. |
[ 胡焕庸 . 中国地理学会和地理学报. 科学大众, 1948,4(6):270.] | |
[5] | Zhang Qiyun . Progress in Chinese geograph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35,2(3):93-131. |
[ 张其昀 . 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上). 地理学报, 1935,2(3):93-131.] | |
[6] | Zhang Qiyun . Progress in Chinese geograph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I).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35,2(4):169-205. |
[ 张其昀 . 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中). 地理学报, 1935,2(4):169-205.] | |
[7] | Zhang Qiyun . Progress in Chinese geograph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II).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36,3(1):119-202. |
[ 张其昀 . 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三). 地理学报, 1936,3(1):119-202.] | |
[8] | Yao Lufeng, He Shujin . The memorabilia of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during 1934-2004.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59(6):1082-1086. |
[ 姚鲁烽, 何书金 . 《地理学报》创刊70周年大事记(1934-2004年). 地理学报, 2004,59(6):1082-1086.] | |
[9] | He Shujin, Yao Lufeng, Zhao Xin . Analysis of the articles on human geography published in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in 1934-2004.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59(Suppl.):198-204. |
[ 何书金, 姚鲁烽, 赵歆 . 地理学报70年来人文地理学的载文分析. 地理学报, 2004,59(Suppl.):198-204.] | |
[10] | Liu Ruiwen, Wu Dianting, Wu Qiaoxin . The venation of one-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in 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rticles in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6,21(9):938-947. |
[ 刘睿文, 吴殿廷, 吴巧新 .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脉络研究: 基于《地理学报》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地球科学进展, 2006,21(6):938-947.] | |
[11] | Yao Lufeng, He Shujin, Zhao Xin , et al. 80 years' publishing and editing works of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since its first issue.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69(5):706-718. |
[ 姚鲁烽, 何书金, 赵歆 , 等. 《地理学报》创刊80年来的编辑出版工作. 地理学报, 2014,69(5):706-718.] | |
[12] | Gu Yuxiu . The significance and mission for the Joint Annual Conference of Seven Scientific Groups. Popular Science. 1936,3(10):20. |
[ 顾毓琇 . 七科学团体联合年会的意义和使命. 科学时报, 1936,3(10):20.] | |
[13] | A message for raising funds for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1936,5(2):74. |
[ 中国地理学会募集基金启. 禹贡, 1936,5(2):74.] | |
[14] | Beijing educator went to Jiangxi Province. The Shun Pao, 1934. 8(19):9. |
[ 平教界闻人纷纷赴赣. 申报, 1934,8(19):9.] | |
[15] | Annual conference of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The Shun Pao, 1934,8(23):9. |
[ 中国科学社年会开会. 申报, 1934,8(23):9.] | |
[16] | Chinese science is moving forward. Ave Maris Stella, 1936,2(8):814. |
[ 中国的科学正在迈进. 新北辰. 1936,2(8):814.] | |
[17] |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Geography Education, 1936,1(9):36. |
[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年会. 地理教育, 1936,1(9):36.] | |
[18] | Weng Wenhao, Zhu Kezhen, Zhang Qiyun . The goal of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34,1(1):1-2. |
[ 翁文灏, 竺可桢, 张其昀 . 本会发起旨趣书. 地理学报, 1934,1(1):1-2.] | |
[19] | Rong . A newly establiehed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The Science World, 1934,3(10):959. |
[ 容 . 新近成立的中国地理学会. 科学世界, 1934,3(10):959.] | |
[20] |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Directory of General Membership.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34,1(1):5-6. |
[ 中国地理学会. 普通会员名录. 地理学报, 1934,1(1):5-6.] | |
[21] |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An overview on China Science Society. Popular Science, 1936,3(10):6. |
[ 中国科学社. 中国科学社概况. 科学时报, 1936,3(10):6.] | |
[22] | Zhang Qiyun . Th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Science, 1936,20(10):832. |
[ 张其昀 . 中国地理学会概况与其希望. 科学, 1936,20(10):832-833.] | |
[23] | Ping . The establishment for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Central Affairs Weekly, 1934,3(18):23. |
[ 萍 . 中国地理学会已组织成立. 中央时事周报, 1934,3(18):23.] | |
[24] | Zhang Qiyun . Research on Chinese Geography and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The Shun Pao, 1948,10(9):8. |
[ 张其昀 . 中国地理研究和中国地理学会. 申报, 1948,10(9):8.] | |
[25] |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An overview on China Science Society. Popular Science, 1936,3(10):10. |
[ 中国科学社. 中国科学社概况. 科学时报, 1936,3(10):10.] | |
[26] | Ren Mei'e . Geographical researc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riental Magazine, 1943,39(12):23. |
[ 任美锷 . 地理研究与经济建设. 东方杂志, 1943,39(12):23.] |
[1] | 郭远智, 刘彦随. 中国乡村发展进程与乡村振兴路径[J]. 地理学报, 2021, 76(6): 1408-1421. |
[2] | 刘昌明, 李宗礼, 王中根, 郝秀平, 赵长森. 河湖水系连通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方向[J]. 地理学报, 2021, 76(3): 505-512. |
[3] | 熊礼阳, 汤国安, 杨昕, 李发源. 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21, 76(3): 595-611. |
[4] | 龙花楼, 陈坤秋. 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J]. 地理学报, 2021, 76(2): 295-309. |
[5] | 龚健雅, 许刚, 焦利民, 秦昆. 城市标度律及应用[J]. 地理学报, 2021, 76(2): 251-260. |
[6] | 陈发虎, 吴绍洪, 崔鹏, 蔡运龙, 张镱锂, 尹云鹤, 刘国彬, 欧阳竹, 马巍, 杨林生, 吴铎, 雷加强, 张国友, 邹学勇, 陈晓清, 谈明洪, 王训明, 包安明, 程维新, 党小虎, 韦炳干, 王国梁, 王五一, 张兴权, 刘晓晨, 李生宇.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799-1830. |
[7] | 王成金, 李绪茂, 陈沛然, 谢永顺, 刘卫东. 基于轨距的亚欧大陆铁路地缘系统格局及形成机理[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725-1741. |
[8] | 乐阳, 李清泉, 郭仁忠. 融合式研究趋势下的地理信息教学体系探索[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790-1796. |
[9] | 黄鑫楠, 孙斌栋, 张婷麟. 地理距离对互联网社会中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4): 722-735. |
[10] | 贺艳华, 邬建国, 周国华, 周兵兵. 论乡村可持续性与乡村可持续性科学[J]. 地理学报, 2020, 75(4): 736-752. |
[11] | 陆大道, 刘彦随, 方创琳, 陈明星, 王姣娥, 席建超.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70-2592. |
[12] | 葛全胜, 廖小罕, 高星, 封志明, 刘卫东, 廖晓勇, 诸云强.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0年回顾及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37-2546. |
[13] | 刘昌明, 郑度, 崔鹏, 葛全胜, 刘纪远, 吴绍洪, 汤秋鸿, 宋献方, 杨林生.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47-2569. |
[14] | 周成虎, 孙九林, 苏奋振, 杨晓梅, 裴韬, 葛咏, 杨雅萍, 张岸, 廖小罕, 陆锋, 高星, 付东杰. 地理信息科学发展与技术应用[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93-2609. |
[15] | 孙鸿烈, 石玉林, 李文华, 封志明, 江东.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610-2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