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论题的由来 自然地理学在六大自然基础科学中属地学学科之一,农业科学属于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技术学科。一般来说,基础科学都通过一门或两门应用技术学科与社会生产发生联系;并通过应用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促使自身地发展。反之,技术科学的水平高低,通常又决定于基础科学的发展水平,这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中人所皆知的一条科学发展规律;也是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依赖的原因。
李治武, 吴伯甫. 自然地理学与农业[J]. 地理学报, 1982, 37(4): 341-348.
Li Zhi-wu, Wu Bo-fu. PHYSICAL GEOGRAPHY AND AGRICULTUR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2, 37(4): 341-348.
[1] | 陈发虎, 吴绍洪, 崔鹏, 蔡运龙, 张镱锂, 尹云鹤, 刘国彬, 欧阳竹, 马巍, 杨林生, 吴铎, 雷加强, 张国友, 邹学勇, 陈晓清, 谈明洪, 王训明, 包安明, 程维新, 党小虎, 韦炳干, 王国梁, 王五一, 张兴权, 刘晓晨, 李生宇.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799-1830. |
[2] | 张琨, 吕一河, 傅伯杰, 尹礼唱, 于丹丹.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及其阈值[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49-960. |
[3] | 张静静, 朱文博, 朱连奇, 李艳红. 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效应多尺度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75-988. |
[4] | 李睿倩, 李永富, 胡恒. 生态系统服务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支撑[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417-2430. |
[5] | 刘立程, 刘春芳, 王川, 李鹏杰. 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921-1937. |
[6] | 梁鑫源, 李阳兵, 邵景安, 刘雁慧, 冉彩虹. 三峡库区山区传统农业生态系统转型[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605-1621. |
[7] | 王群, 银马华, 杨兴柱, 姚兆钊. 大别山贫困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与影响机理[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663-1679. |
[8] | 颜俨,姚柳杨,郎亮明,赵敏娟. 基于Meta回归方法的中国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再评估[J]. 地理学报, 2019, 74(5): 1040-1057. |
[9] | 陈峰, 李红波, 张安录.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J]. 地理学报, 2019, 74(3): 432-445. |
[10] | 宋爽, 王帅, 傅伯杰, 陈海滨, 刘焱序, 赵文武. 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401-2410. |
[11] | 任小丽,路倩倩,何洪林,张黎,牛忠恩.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蒸腾与蒸散比值(T/ET)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1): 63-75. |
[12] | 曾莉,李晶,李婷,杨晓楠,王彦泽.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源涵养服务空间格局优化[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809-1822. |
[13] | 曹祺文,张曦文,马洪坤,吴健生. 景观生态风险研究进展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框架: ESRISK[J]. 地理学报, 2018, 73(5): 843-855. |
[14] | 钱彩云,巩杰,张金茜,柳冬青,马学成. 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权衡与协同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5): 868-879. |
[15] | 彭建, 李慧蕾, 刘焱序, 胡熠娜, 杨旸. 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优化策略[J]. 地理学报, 2018, 73(4): 7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