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4, Vol. 59 ›› Issue (6): 1037-1047.doi: 10.11821/xb200406028
段增强1, P.H.Verburg2, 张凤荣1, 宇振荣1
收稿日期:
2004-06-10
修回日期:
2004-08-20
出版日期:
2004-11-25
发布日期:
2004-11-25
通讯作者:
张凤荣,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管理及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
作者简介:
段增强 (1972-), 男, 讲师, 在读博士, 从事土地、地理信息系统及资源环境建模研究。 E-Mail:duanzq@cau.edu.cn
基金资助: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031001; 4022005); 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 (2001010102); 北京市科委项目(955421000)
DUAN Zengqiang1, P. H. Verburg2, ZHANG Fengrong1, YU Zhenrong1
Received:
2004-06-10
Revised:
2004-08-20
Online:
2004-11-25
Published:
2004-11-25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Beijing, No.6031001; No.4022005; China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LUCC Project, No.200101010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Beijing,, No.955421000
摘要:
CLUE-S模型是一个基于经验统计原理的模拟多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它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尺度农业、森林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得到应用。作者对CLUE-S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 (CLUE-SII) 引入了动态计算的邻域分析因子,可以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自发过程、自组织过程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竞争进行模拟,还可以根据研究区域特点构建不同的模拟方案,在这些模拟方案中,局地因子和邻域因子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作用方式不同。应用CLUE-SII对北京市海淀区1991~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多方案模拟,结果表明邻域因子对城镇用地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将邻域因子看作自发过程放大因子的模拟方案获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整图符合比达到77%,其中城镇用地符合比达到82%,Kappa值达到0.754。CLUE-SII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可以对高分辨率和多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城市扩展进行有效模拟,扩展了CLUE-S的应用领域;通过构建多模拟方案,不但可以探索最佳的模拟结果,还可以研究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作用模式。
段增强,P.H.Verburg,张凤荣,宇振荣. 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04, 59(6): 1037-1047.
DUAN Zengqiang, P. H. Verburg, ZHANG Fengrong, YU Zhenrong. Construction of a Land-use Change Simul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 59(6): 1037-1047.
|
[1] | 龙花楼, 陈坤秋. 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J]. 地理学报, 2021, 76(2): 295-309. |
[2] | 张学波, 宋金平, 于伟, 王振波. 基于感知的北京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生成机理[J]. 地理学报, 2021, 76(2): 383-397. |
[3] | 彭诗尧, 陈绍宽, 许奇, 牛家祺. 基于POI的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空间特征[J]. 地理学报, 2021, 76(2): 459-470. |
[4] | 廖柳文, 高晓路, 龙花楼, 汤礼莎, 陈坤秋, 马恩朴. 基于农户利用效率的平原和山区耕地利用形态比较[J]. 地理学报, 2021, 76(2): 471-486. |
[5] | 汪晓帆, 戴尔阜, 郑度, 吴卓. 南方红壤丘陵区采伐变量对森林面积和生物量影响模拟[J]. 地理学报, 2021, 76(1): 223-234. |
[6] | 董广辉, 仇梦晗, 李若, 陈发虎. 探讨过去人地关系演变机制的“支点”概念模型[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5-29. |
[7] | 史娜娜, 韩煜, 王琦, 汉瑞英, 高晓奇, 赵志平, 刘高慧, 肖能文. 新疆南部地区风沙扩散风险评价及景观格局优化[J]. 地理学报, 2021, 76(1): 73-86. |
[8] | 袁玉, 方国华, 陆承璇, 颜敏.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化背景下洪灾风险评估[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21-1933. |
[9] | 杨微石, 戴尔阜, 郑度, 董玉祥, 尹乐, 马良, 王隽雄, 潘理虎, 秦世鹏.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典型区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空间模拟[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83-1995. |
[10] | 彭立, 邓伟, 谭静, 林磊. 横断山区水土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96-2008. |
[11] | 敖荣军, 常亮.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影响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572-1584. |
[12] | 胡宪洋, 白凯, 花菲菲, 王利尖. 西安曲江新区移民群体的地方意义建构与检验[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773-1789. |
[13] | 高晓路, 吴丹贤, 颜秉秋. 北京城市老年贫困人口识别与空间分布[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557-1571. |
[14] | 王开泳, 冯润东. 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区位势的影响与定量化测度[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617-1632. |
[15] | 邓铭江, 龙爱华, 李江, 邓晓雅, 张沛. 西北内陆河流域“自然—社会—贸易”三元水循环模式解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33-1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