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叶红,张廷斌,易桂花,李景吉,别小娟,刘栋,罗琳玲. 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17-2134. |
[2] |
马帅, 盛煜, 曹伟, 吴吉春, 胡晓莹, 王生廷.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变化特征数值模拟[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21-1633. |
[3] |
李林, 申红艳, 戴升, 肖建设, 时兴合. 黄河源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未来趋势预测[J]. 地理学报, 2011, 66(9): 1261-1269. |
[4] |
孙卫国,程炳岩,李荣. 黄河源区径流量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相关[J]. 地理学报, 2009, 64(1): 117-127. |
[5] |
曾永年, 冯兆东.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遥感分析[J]. 地理学报, 2007, 62(5): 529-536. |
[6] |
常国刚, 李林, 朱西德, 王振宇, 肖建设, 李凤霞. 黄河源区地表水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地理学报, 2007, 62(3): 311-320. |
[7] |
张镱锂, 刘林山, 摆万奇, 沈振西, 阎建忠, 丁明军, 李双成, 郑度.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J]. 地理学报, 2006, 61(1): 3-14. |
[8] |
曾永年,冯兆东,曹广超,薛亮.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J]. 地理学报, 2004, 59(4): 497-504. |
[9] |
李万寿, 冯玲, 孙胜利. 扎陵湖、鄂陵湖对黄河源头年径流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1, 56(1): 75-82. |
[10] |
周尚哲, 李吉均, 潘保田, 张叶春. 黄河源区更新世冰盖初步研究[J]. 地理学报, 1994, 49(1): 64-72. |
[11] |
卞鸿翔, 龚循礼. 洞庭湖区围垦问题的初步研究[J]. 地理学报, 1985, 40(2): 131-141. |
[12] |
汪一鸣. 大西北国土开发的若干战略问题[J]. 地理学报, 1985, 40(2): 179-191. |
[13] |
曹婉如. 张相文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萌芽——纪念张相文逝世五十周年[J]. 地理学报, 1983, 38(3): 309-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