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慧倩,张强,孙鹏,宋长青. 干旱强度及发生时间对华北平原五省冬小麦产量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1): 87-102. |
[2] |
钱庆欢,王世杰,白晓永,周德全,田义超,李琴,吴路华,肖建勇,曾成,陈飞. 基于允许流失量和正负地形源汇理论的喀斯特关键带土壤侵蚀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35-2149. |
[3] |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刘慧. 政府调控对华北平原农户抗旱行为的影响及效应[J]. 地理学报, 2017, 72(6): 1078-1090. |
[4] |
王学,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升发, 王仁靖. 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退耕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J]. 地理学报, 2016, 71(5): 829-839. |
[5] |
莫兴国, 刘苏峡, 林忠辉, 邱建秀. 华北平原蒸散和GPP格局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1, 66(5): 589-598. |
[6] |
康彦彦, 丁贤荣, 程立刚, 张晶. 基于匀光遥感的6000年来盐城海岸演变研究[J]. 地理学报, 2010, 65(9): 1130-1136. |
[7] |
王仕琴, 宋献方, 王勤学, 肖国强, 刘昌明.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J]. 地理学报, 2008, 63(5): 462-472. |
[8] |
郝兴明, 陈亚宁, 李卫红. 塔里木河流域近50年来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 2006, 61(3): 262-272. |
[9] |
李小玉, 宋冬梅, 肖笃宁.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J]. 地理学报, 2005, 60(2): 319-327. |
[10] |
孙志刚,王勤学,欧阳竹,渡边正孝. MODIS水汽通量估算方法在华北平原农田的适应性验证[J]. 地理学报, 2004, 59(1): 49-55. |
[11] |
陈亚宁,李卫红,徐海量,刘加珍,张宏峰,陈亚鹏.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对植被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3, 58(4): 542-549. |
[12] |
张永强,沈彦俊,刘昌明,于强,孙宏勇,贾金生,唐常源,A.Kondoh.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水、热与CO2通量的测定[J]. 地理学报, 2002, 57(3): 335-344. |
[13] |
贾金生,刘昌明. 华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及其对不同开采量响应的计算——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J]. 地理学报, 2002, 57(2): 201-209. |
[14] |
吴剑锋, 朱学愚, 陈余道, 刘建立. 山东高青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J]. 地理学报, 1998, 53(s1): 167-174. |
[15] |
林贤超, 尹思明, 李克让
. 华北平原下垫面荒漠化和绿化对气候的影响
[J]. 地理学报, 1993, 48(6): 552-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