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10, Vol. 65 ›› Issue (3): 331-338.doi: 10.11821/xb201003008
韩志勇, 李徐生, 张兆干, 陈英勇, 杨达源, 弋双文, 鹿化煜
收稿日期:
2009-08-17
修回日期:
2009-12-29
出版日期:
2010-03-30
发布日期:
2010-03-30
作者简介:
韩志勇(1968-), 男, 江苏南京人, 副教授,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6079M), 主要从事第四纪年代学研究。E-mail: zyhan@nj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23; 40401006)
HAN Zhi-yong, LI Xu-sheng, ZHANG Zhao-gan, CHEN Ying-yong, YANG Da-yuan, YI Shuang-wen, LU Hua-yu
Received:
2009-08-17
Revised:
2009-12-29
Online:
2010-03-30
Published:
2010-03-30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71023; No.40401006
摘要:
江西星子县沙岭沙山位于鄱阳湖湖滨,临湖一侧发育顺盛行风方向延伸的垄状地形。研究从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的角度分析了垄状地形的成因。按照目前的风场计算出的沙丘走向与合成输沙方向近于垂直,说明这些垄状地形不是纵向沙丘。垄状地形内部发育平行层理,缺少滑动面,则进一步表明垄状地形并非沙丘。对垄状地形之间的沟谷形态观察后发现,这些沟谷与前丘上槽形风蚀坑形态颇为相似,且沙山的环境具备发育槽形风蚀坑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将垄状地形之间的沟谷视为槽形风蚀坑。为确定风蚀坑的形成时代,我们在沙山上风区、下风区边缘选取了6 个剖面,测得的28 个光释光年龄显示,构成垄状地形的沙层堆积于约20 ka BP以前的末次冰期。据此我们推测在冬季风最强的阶段(18-14 ka BP),沙山由以前的风沙堆积转变为风沙侵蚀,产生了槽形风蚀坑。相邻槽形风蚀坑之间的条状突起就构成了垄状地形,因此星子县沙岭沙山临湖一侧的垄状地形属于风蚀地貌。
韩志勇, 李徐生, 张兆干, 陈英勇, 杨达源, 弋双文, 鹿化煜. 鄱阳湖湖滨沙山垄状地形的成因[J]. 地理学报, 2010, 65(3): 331-338.
HAN Zhiyong, LI Xusheng, ZHANG Zhaogan, CHEN Yingyong, YANG Dayuan, YI Shuangwen. Genesis of Ridgelike Landform on Sand Hill on the Shore of the Poyang Lak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3): 331-338.
|
[1] | 孙芳蒂, 马荣华. 鄱阳湖水文特征动态变化遥感监测[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44-557. |
[2] | 贾彬彬,周亚利,赵军. 新疆阿尔泰山东段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5): 957-972. |
[3] | 邓金运, 范少英. 基于能量的鄱阳湖—长江相互作用表征指标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45-1654. |
[4] | 张玉柱, 黄春长, 陈莹璐, 谭志海, 杨利荣, 张云翔, 邱海军, 刘波, 赵发珠. 新仙女木期黄河晋陕峡谷古风成沙层年代及其物质来源[J]. 地理学报, 2017, 72(5): 790-803. |
[5] | 孙禹, 杜会石, 哈斯额尔敦, 刘美萍. 固定沙丘风蚀坑风沙动力学观测研究[J]. 地理学报, 2016, 71(9): 1562-1570. |
[6] | 江丰, 齐述华, 廖富强, 张秀秀, 王点, 朱静瑄, 熊梦雅. 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J]. 地理学报, 2015, 70(5): 837-845. |
[7] | 徐树建, 丁新潮, 倪志超. 山东埠西黄土剖面沉积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J]. 地理学报, 2014, 69(11): 1707-1717. |
[8] | 张玉柱, 黄春长, 庞奖励, 周亚利, 查小春, 王龙升, 周亮.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地层光释光测年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5): 626-639. |
[9] | 胡凡根, 李志忠, 靳建辉, 赵倩, 张辉, 王贤立, 夏菁, 陈秀玲. 基于释光测年的福建晋江海岸沙丘粒度记录的风沙活动[J]. 地理学报, 2013, 68(3): 343-356. |
[10] | 齐述华, 廖富强.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方案的探讨[J]. 地理学报, 2013, 68(1): 118-126. |
[11] | 谢花林, 邹金浪, 彭小琳. 基于能值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7): 889-902. |
[12] | 郭华, HU Qi, 张奇, 王艳君. 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成因及旱涝规律[J]. 地理学报, 2012, 67(5): 699-709. |
[13] | 张威, 刘蓓蓓, 李永化, 冯俊, 张兵, 王志麟, 李大鹏. 云南千湖山第四纪冰川发育特点与环境变化[J]. 地理学报, 2012, 67(5): 657-670. |
[14] | 郭华, HU Qi, 张奇. 近50年来长江与鄱阳湖水文相互作用的变化[J]. 地理学报, 2011, 66(5): 609-618. |
[15] | 范天来, 范育新, 魏国孝. 河套盆地西山咀凸起区湖相地层的发现及其测年[J]. 地理学报, 2011, 66(5): 698-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