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8, Vol. 63 ›› Issue (6): 613-624.doi: 10.11821/xb200806006
魏立华1, 闫小培2, 刘玉亭1
收稿日期:
2007-05-14
修回日期:
2007-12-15
出版日期:
2008-06-25
发布日期:
2008-06-25
作者简介:
魏立华(1977-), 男, 博士, 讲师,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城市社会空间、城市规划与管治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weilh@scut.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08033; 4060103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125003)
WEI Lihua1, YAN Xiaopei2, LIU Yuting1
Received:
2007-05-14
Revised:
2007-12-15
Online:
2008-06-25
Published:
2008-06-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0608033; No.40601033;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Outstanding Youths of China, No.40125003
摘要:
清代之前广州长期作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港市、对外贸易、多元文化及“蕃坊”等对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很大; 清初广州确立“一口通商”, 对外贸易更趋繁荣, 西关及滨江 地带成为巨贾侨商集聚之地, 而城内的满族与汉族在社会地位、居住等方面呈现较大的分异。 从城市总体层面来看, 清代广州呈现“西商—东官” 的社会空间格局, 西关平原及“南关” 滨江地带“因港而商, 因商而富”, 城墙之内的老城区则一直作为官衙区及官僚贵族居住区, “因衙而尊, 因官而贵”, 这成为广州社会空间结构演进的历史主线。就清末的广州西关而言, 已分化为纺织机房区、新兴高级住宅区及洋商区等社会区类型, 具备殖民性河港贸易城市的 社会空间特征。自然条件对城市空间扩展的限制, “一口通商”的港市繁荣, 以及遵循封建 礼制的城建思想等成为影响清代广州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机制。
魏立华, 闫小培,刘玉亭. 清代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学报, 2008, 63(6): 613-624.
WEI Lihua,YAN Xiaopei, LIU Yuting. The Socio- spatial Structur e of Guangzhou in the Qing Dynasty[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63(6): 613-624.
|
[1] | 安宁,冯秋怡,朱竑. 基于报业话语的广州非裔社区的空间想象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650-1662. |
[2] | 林荣平, 周素红, 闫小培. 1978年以来广州市居民职住地选择行为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J]. 地理学报, 2019, 74(4): 753-769. |
[3] | 杨莹,林琳,钟志平,欧莹莹,徐茜,蒙美昀,郝珊. 基于应对公共健康危害的广州社区恢复力评价及空间分异[J]. 地理学报, 2019, 74(2): 266-284. |
[4] | 吴蓉,黄旭,刘晔,李志刚. 广州城市居民地方依恋测度与机理[J]. 地理学报, 2019, 74(2): 379-393. |
[5] | 冯健,钟奕纯. 北京社会空间重构(2000-2010)[J]. 地理学报, 2018, 73(4): 711-737. |
[6] | 杨文越,曹小曙. 居住自选择视角下的广州出行碳排放影响机理[J]. 地理学报, 2018, 73(2): 346-361. |
[7] | 陈淳,袁振杰,朱竑. 城镇化背景下广州流动儿童对“家”空间的建构[J]. 地理学报, 2018, 73(12): 2440-2451. |
[8] | 周素红, 宋江宇, 宋广文. 广州市居民工作日小汽车出行个体与社区双层影响机制[J]. 地理学报, 2017, 72(8): 1444-1457. |
[9] | 谭章智, 李少英, 黎夏, 刘小平, 陈逸敏, 李威贤.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效应[J]. 地理学报, 2017, 72(5): 850-862. |
[10] | 傅辰昊, 周素红, 闫小培, 柳林, 陈蔚珊. 广州市零售商业中心的居民消费时空行为及其机制[J]. 地理学报, 2017, 72(4): 603-617. |
[11] | 陶伟, 王绍续, 朱竑. 广州拾荒者的身体实践与空间建构[J]. 地理学报, 2017, 72(12): 2199-2213. |
[12] | 尹铎, 高权, 朱竑. 广州鳄鱼公园野生动物旅游中的生命权力运作[J]. 地理学报, 2017, 72(10): 1872-1885. |
[13] | 陶海燕, 潘中哲, 潘茂林, 卓莉, 徐勇, 鹿苗. 广州大都市登革热时空传播混合模式[J]. 地理学报, 2016, 71(9): 1653-1662. |
[14] | 周春山, 胡锦灿, 童新梅, 边艳. 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跟踪研究[J]. 地理学报, 2016, 71(6): 1010-1024. |
[15] | 朱竑, 李如铁, 苏斌原. 微观视角下的移民地方感及其影响因素——以广州市城中村移民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4): 637-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