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5, Vol. 60 ›› Issue (6): 903-910.doi: 10.11821/xb200506003
曹小曙, 薛德升, 阎小培
收稿日期:
2005-05-16
修回日期:
2005-09-10
出版日期:
2005-11-25
发布日期:
2005-11-25
作者简介:
曹小曙 (1970-), 男, 甘肃人, 博士, 副教授,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交通地理与城市地理研究。 E-mail: caoxiaoshu964@sohu.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201018); 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40125003)
CAO Xiaoshu, XUE Desheng, YAN Xiaopei
Received:
2005-05-16
Revised:
2005-09-10
Online:
2005-11-25
Published:
2005-11-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201018;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No.40125003
摘要:
以"最短路径模型"为基础,选取距离与时间两个特征指标以及联结两者的速度指标,分析了目前中国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呈现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通达性最高的50个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的中部地区,通达性最低的50个城市散布在西北、西南、东北等外围地区;通达性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结构,由最优区域向外逐渐降低;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边界效应,在不同的速度状态下呈现波状形态变化;国家干线公路网络中行车速度从60~80 km/h的城市通达性变化显著大于80~100 km/h的城市通达性变化;120 km/h时速下,8小时以内每个城市连接的城市数量平均为33个,联结数量最多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均每个城市可联结数量为70个,联结数量最少的城市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平均每个城市可联结数量为6个。未来国家干线公路网络除继续建设外,行车速度的提高将大大影响城市通达性的变化。
曹小曙, 薛德升, 阎小培. 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J]. 地理学报, 2005, 60(6): 903-910.
CAO Xiaoshu, XUE Desheng, YAN Xiaopei. A Study on the Urban Accessibility of National Trunk Highway System in Chin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5, 60(6): 903-910.
|
[1] | 王少剑,黄永源. 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131-1148. |
[2] | 高兴川,曹小曙,李涛,吕敏娟. 1976-2016年青藏高原地区通达性空间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190-1204. |
[3] | 马凌,李丽梅,朱竑. 中国城市舒适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 地理学报, 2018, 73(4): 755-770. |
[4] | 殷江滨, 黄晓燕, 洪国志, 曹小曙, 高兴川. 交通通达性对中国城市增长趋同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10): 1767-1783. |
[5] | 陈果. 基于广州实证的后改革时代中国城市住房权问题[J]. 地理学报, 2015, 70(12): 1973-1986. |
[6] | 李志, 周生路, 吴绍华, 代婉莹, 陈龙, 吕立刚. 南京地铁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及地价增值响应[J]. 地理学报, 2014, 69(2): 255-267. |
[7] | 甄峰, 王波, 陈映雪. 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以新浪微博为例[J]. 地理学报, 2012, 67(8): 1031-1043. |
[8] | 杨永春, 谭一洺, 黄幸, 刘定惠. 基于文化价值观的中国城市居民住房选择——以成都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12, 67(6): 841-852. |
[9] | 刘承良1, 2, 余瑞林3, 熊剑平2, 曾菊新1. 武汉都市圈路网空间通达性分析[J]. 地理学报, 2009, 64(12): 1488-1498. |
[10] | 石敏俊, 赵曌, 金凤君. 中国地级行政区域市场潜力评价[J]. 地理学报, 2007, 62(10): 1063-1072. |
[11] | 柴彦威, 李昌霞. 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以北京、深圳和上海为例[J]. 地理学报, 2005, 60(3): 401-408. |
[12] | 金凤君,王姣娥. 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J]. 地理学报, 2004, 59(2): 293-302. |
[13] | 谈明洪,吕昌河. 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J]. 地理学报, 2003, 58(2): 285-293. |
[14] | 薛凤旋. 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J]. 地理学报, 2002, 57(6): 723-730. |
[15] | 吴必虎, 唐俊雅, 黄安民, 赵荣, 邱扶东, 方芳.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 地理学报, 1997, 52(2): 97-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