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地理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发表的“全新世滦河三角洲相和沉积环境”一文,把滦河三角洲划分为五期亚三角洲沉积体;并根据砂体堆积形态、相的特征和冲淤动态,进而提出了各亚三角洲形成共同遵循的沉积模式。对弱潮汐河口,以河流和波浪因素为主的三角洲塑造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该文主要内容是在1978年野外工作基础上完成的。近年来,由于实际资料和实验数据日益丰富,对某些问题有必要重新再认识。
高善明. 对滦河三角洲一些补充和再认识[J]. 地理学报, 1982, 37(4): 424-426.
Gao Shan-ming.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2, 37(4): 424-426.
[1] | 赵成双苹, 莫多闻. 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全新世以来水文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29-543. |
[2] | 薛兴华,常胜,宋鄂平.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洲滩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14-1727. |
[3] | 侯光良, 曹广超, 鄂崇毅, 任晓燕, 李凡. 青藏高原海拔4000 m区域人类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理学报, 2016, 71(7): 1231-1240. |
[4] | 刘德新, 马建华, 谷蕾, 陈彦芳. 全新世中后期开封西郊黄泛沉积序列的孢粉记录[J]. 地理学报, 2016, 71(5): 852-863. |
[5] | 李育, 刘媛. 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湖泊记录对环流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1898-1910. |
[6] | 吴立, 朱诚, 李枫, 马春梅, 李兰, 孟华平, 刘辉, 王晓翠, 谭艳, 宋友桂. 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揭示的史前洪水事件[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149-1164. |
[7] | 胡贵明, 黄春长,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郭永强, 张玉柱, 赵雪如. 伊河龙门峡段全新世古洪水和历史洪水水文学重建[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165-1176. |
[8] | 夏非, 张永战, 王瑞发, 张振克, 彭修强. 苏北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范围研究述评[J]. 地理学报, 2015, 70(1): 29-48. |
[9] | 朱诚, 吴立, 李兰, 郑朝贵, 李中轩, 马春梅, 谭艳, 赵泉鸿, 王坤华, 林留根, 江章华, 丁金龙, 孟华平. 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4, 69(9): 1268-1283. |
[10] | 李育, 王乃昂, 李卓仑, 周雪花, 张成琦. 河西走廊盐池晚冰期以来沉积地层变化综合分析——来自夏季风西北缘一个关键位置的古气候证据[J]. 地理学报, 2013, 68(7): 933-944. |
[11] | 刘涛, 黄春长,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张玉柱, 刘科. 汉江上游郧县五峰段史前大洪水水文学恢复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11): 1568-1577. |
[12] | 吴立, 朱诚, 郑朝贵, 李枫, 马春梅, 孙伟, 李溯源, 水涛, 王鑫浩, 邵仕训, 周曜, 何婷婷. 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2, 67(7): 903-916. |
[13] | 查小春, 黄春长, 庞奖励, 周亚利. 汉江上游郧西段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研究[J]. 地理学报, 2012, 67(5): 671-680. |
[14] | 黄春长, 李晓刚,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黄河永和关段全新世古洪水研究[J]. 地理学报, 2012, 67(11): 1493-1504. |
[15] | 庞奖励, 黄春长, 周亚利, 查小春, 王朝建. 汉江上游谷地全新世风成黄土及其成壤改造特征[J]. 地理学报, 2011, 66(11): 1562-1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