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航切换
地理学报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按栏目浏览
下载排行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3年, 第4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3-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论中国经济区的类型与组织
胡序威
1993, 48 (
3
): 193-203.
doi:
10.11821/xb199303001
摘要
(
)
PDF
(770KB) (
)
根据作者对经济区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对我国现实存在的名目繁多的经济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类型的划分,指出了组织经济区的重要实践意义,并重点论述了如何从组织上加强对不同层次的综合经济区的规划协调和调控管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
欧阳南江
1993, 48 (
3
): 204-217.
doi:
10.11821/xb199303002
摘要
(
)
PDF
(864KB) (
)
本文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发展变化的趋势及特点。在确定了研究的方法,采用的指标后,文章从三个方面,及全省区域差异的总体状况;省内各区之间的差异;省内各区内部的差异,分析了广东省1980—1990年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区域差异迅速扩大,且主要体现在珠江三角洲与全省其余各地差异的扩大;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三角洲内部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但1980年以来三角洲呈现出很强的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差异发展的特点与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最后,文章探讨了缩小广东省区域差异的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
樊杰
1993, 48 (
3
): 218-226.
doi:
10.11821/xb199303003
摘要
(
)
PDF
(627KB) (
)
本文通过煤城工业行业结构的系统聚类,从分析煤城产业结构同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入手,阐述了煤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并就某些认识观念和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新的看法,继而结合若干煤城的实证分析,对基本思路进行了具体化研究,归纳出煤城产业经济发展重点和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连半岛地貌、新构造运动与市区安全性
刘国海, 韩慕康, 傅命佐, 李培英
1993, 48 (
3
): 227-234.
doi:
10.11821/xb199303004
摘要
(
)
PDF
(497KB) (
)
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半岛是一个刚性断块。其上无活动性大断裂穿过,老断裂多而规模小,在地貌和新地层上无新活动表现。穿越它们的第四纪河、海阶地均平行分布,无明显的垂直或水平错位。整个半岛第四纪以来作整体断块上升。半岛上的小震稀少零星,属刚性断块地壳应力作用下的微破坏活动。位于其上的大连市是安全的,无发生破坏性大震的危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喀斯特侵蚀过程中藻类作用的微形态研究
张捷
1993, 48 (
3
): 235-243.
doi:
10.11821/xb199303005
摘要
(
)
PDF
(1200KB) (
)
通过对我国及国外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样品观察,本文对内陆及海岸灰岩表面藻类的分布、对基岩的作用类型和机制以及在喀斯特地貌侵蚀形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所有结果表明,藻类作用十分普遍并在尺度上具有层次性,在微观尺度上形成了独特形态,藻类的侵蚀机制有化学和机械之分,最基本的过程为钻孔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大陆大气水汽含量的计算
王炳忠, 刘庚山
1993, 48 (
3
): 244-253.
doi:
10.11821/xb199303006
摘要
(
)
PDF
(534KB) (
)
本文利用高空探测站点的逐日、逐月和多年平均资料,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大气中水汽含量的间接推算方法。结果表明,利用统一公式借助地面水汽压推算的累年月平均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平均相对误差一般不超过10%,历年月平均推算值要差一些,其相对误差在13—15%之间,而逐日值则较难利用地面湿度资料进行推算,尤其是南方的夏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瓯江溺谷海湾充填成陆和河口湾的形成过程
祝永康
1993, 48 (
3
): 254-261.
doi:
10.11821/xb199303007
摘要
(
)
PDF
(529KB) (
)
利用钻孔、考古以及文献资料,结合河口输沙的研究和河口演变的若干特点,提出了在溺谷型海湾的基础上,河口湾的形成演变和成陆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暴雨地面积水的研究
周乃晟, 袁雯
1993, 48 (
3
): 262-271.
doi:
10.11821/xb199303008
摘要
(
)
PDF
(588KB) (
)
本文根据作者等多年来对上海市区112个暴雨地面积水点的系统观测和调查资料,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市区暴雨地面积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提出了暴雨地面积水程度和分类方案,论证了市区暴雨地面积水的主导因素。认为:遵循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改善排水系统、增加泵站容量、因地制宜确定排水标准、提高排水设施管理水平等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是不断地改善上海等大城市市区暴雨地面积水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生产中心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