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 详细信息

“点—轴系统”理论与“T”字型结构提出以来的影响分析
陈明星, 程嘉梵, 孙东琪
地理学报, 2024, 79(12): 3063-3079.   DOI: 10.11821/dlxb202412009

年份 学者及机构 文献 内容摘要
1987年 桂世镛、魏礼群(国家计划委员会) 《关于到本世纪末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构想》 “总的设想是:强化发展沿海地区,……着手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沿江经济走廊,逐步使沿海、沿江形成‘T’字型的一级开发轴线。”
1990年 左大康、李文彦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面向经济建设,发展地理科学》 “‘点—轴系统’理论……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和地区性国土规划中得到了应用,受到了经济界的广泛关注。”
1991年 北村嘉行(日本东洋大学) 《评<中国工业地理>和 <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 “该书是寻求新理论体系的尝试,它为传统的地理学打开新的工业地理学门户,必将得到世界的高度评价。”
1996年 李泊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促进以沿江沿海‘T’字型地域为核心的全国地域分工体系的发展。”
1996年 孙尚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以“两通”为突破口加快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 “‘长江战略’,是我国下一世纪(21世纪)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1996年 冯传武、简永福 《长江开发开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形象化的几种战略中,无论是‘Π’字、‘山’字、还是‘H’字型战略,都是以‘T’字型战略为原型的,都是在肯定长江主干的基础上提出的。”
1996年 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生产力总体布局上,应实行‘T’字型的发展战略。”
1997年 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1991—1997年课题研究报告“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研究”》 “经济发展轴线布局。经济发展轴线也可称为经济布局轴线。全国的一级轴线有两条,其一是沿海轴线,……;其二是沿江轴线,……。”
1998年 张敦富(中国人民大学) 《区域经济开发研究》 “点轴开发模式。……,自配鲁提出增长极理论之后,……不断提出新的见解,从而将增长极理论进行引申和扩展,点轴理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999年 刘江(国家计划委员会) 《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综合卷)》 “《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由沿海和长江组成的全国‘T’字型布局主轴线的构想,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大背景下,得到了逐步完善和发展。”
1999年 王梦奎、王慧炯、李善同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1979—2020)》 “国家在开展制定‘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的工作中吸收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该纲要根据‘点轴发展战略’的思路,将沿海地区和沿长江地区作为第一级发展轴。”
1999年 陈栋生(中国社会科学院) 《跨世纪的中国区域发展》 “沿海一级轴线和京广二级轴线是我国南北经济交融的重要通道……,构成了我国宏观经济布局的基本骨架。”
2000年 王梦奎、王慧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我国第二、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2000年 白和金、林兆木、刘福垣、王一鸣(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已经具备了综合开发的条件。……经过20~30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建成与沿海经济带相辅相成的、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一级经济轴线。”
2001年 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 《走向可持续协调发展》 “点轴开发模式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资金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又将有利于推动东西向的横向经济运动和整体经济网络系统的形成。”
2001年 樊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T’字型开发模式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是经济地理学贡献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有影响的一个理论模式。”
2002年 张文尝、金凤君、樊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交通经济带》 “该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更完善,而且对区域开发的实际指导意义更强,更易于操作。”
2002年 胡长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新工业化战略与西部大开发》 “‘T’字型结构与‘点—轴系统’概念被写进了全国第一次国土规划纲要(草案),……在‘七五’计划到‘九五’计划期间的十几年间,‘点—轴系统’理论模式被全国20多个省区规划(研究)所采用。”
2002年 陆玉麒(南京师范大学) 《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界贡献给社会的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成果。”
2002年 王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理论经济地理学》 “陆大道(1988年)提出增长中心不一定是一个点,而可能是一条线段……,这种理论又被称作‘点—轴’理论,‘点—轴’也形成了一种区域结构。”
2006年 吴传清(武汉大学) 《点—轴系统理论及其拓展与应用:一个文献述评》 “通过沿海若干中心城市(点)的发展,辅之以合理的轴线建设,既可充分发挥聚集经济的作用,也可拉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2016年 樊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的学术探究和社会贡献》 “‘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人文地理学者贡献给社会的学术思想和模式,在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制定国家和区域中长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2021年 樊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历史沿革、现状特征与发展策略》 “陆大道创建的点轴系统理论体系和在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推动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科学化进程,提出的‘T’字型国土空间开发结构模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战略和空间开发模式。”
表1 专家评价及重要著作引用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