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GIS为分析手段,通过扩展面积、扩展强度指数、分维数指数以及相关用地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坐标详细分析了常熟市建设用地 (城区、城镇以及独立工业用地) 的时空特征,揭示了我国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规律,分析了引起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 撤并的建制镇镇区扩展强度远低于建制镇,但用地没有萎缩;(2) 建设用地加速扩展,但不均衡,分散格局没有改变;(3) 以市区为中心,以新港镇为副中心的城镇工业带和镇区连绵区正在逐渐形成;(4) 用地扩展从中心城区及周边为主,开始向沿江区域拓展;(5) 经济发展的速度始终是常熟市区各研究时段用地扩展的主导影响因子,相关政策指引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贯穿于常熟城镇用地扩展的全过程。
在实地调查苏州周庄古镇和云南丽江古城主要街道沿街铺面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丽江古城的商业状况,以及丽江古城与周庄的商业状况,运用城市地租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对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进行动态的分析,结论是在缺乏外来预见性的干预下,旅游商业化出现在历史城镇中不可避免。通过同里的案例,表明在历史城镇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干预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前瞻性措施能够控制旅游商业化。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以及城镇体系开放性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特征。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选取25项城市发展指标,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1990年和2000年中国城市发展进行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的变动特征是:① 城市发展水平的东西空间差异增大,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重心南移;② 城市发展速度东部沿海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南部大于北部,基础较好的城市集群发展速度较快;③ 东部沿海地区的北京和上海集聚性、外向性和创新性特点都很显著,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特征结构仍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国家目标、战略和政策的作用及其效果累积,城市发展动力机制和地理区位条件的差异是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变动的主要原因。
从互联网骨干网络拓扑结构入手,对中国互联网进行了初步的地理学分析,着重考察了基于这种新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之上的中国城市体系格局。结果表明:一个由信息网络城市组成的城市网络已在中国浮现,北京、上海和广州之间的互联网骨干连接构成了我国长距离电子通信的核心层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重构城市的竞争优势,而地理区位因素仍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