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气候变迁
    谢志清, 杜银, 曾燕 , 施雅风, 武金岗
    地理学报. 2007, 62(7): 717-727. https://doi.org/10.11821/xb200707005
    Baidu(205)

    利用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和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 结合NOAA/AVHRR、MODIS 反演的月地表温度数据, 定量考察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岛增温效应对区域温度气候趋势的贡献, 结果表明: ① 1992-2003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经历了一个快速的空间扩展过程, 宁镇扬、苏锡常、上海大城市区、杭州湾4 个城市群构成了一个“之” 字形城市带, 城市群之间出现城市化连片趋势, 城市带区域内1961-2005 年年平均气温增温 速率为0.28~0.44 oC/10a, 显著高于非城市带区域。② 城市热岛效应对区域平均温度的影响以夏秋季最强, 春季次之, 冬季最弱。③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热岛强度和城市总人口对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④ 城市带增温效应使得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在1961-2005 年间增加了0.072 oC, 其中1991-2005 年间增温幅度为0.047 oC; 年最高气温升高了0.162 oC, 其中1991-2005 年间 增温幅度为0.083 oC, 表明1991-2005 年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空间扩展正在改变区域温度变化趋势, 且这种增温趋势显著。

  • 气候变迁
    张天宇, 陈海山, 孙照渤
    地理学报. 2007, 62(7): 728-741. https://doi.org/10.11821/xb200707006
    Baidu(47)

    利用NOAA 提供的1973-2004 年32 年欧亚雪盖面积资料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 采用相关和合成方法对比分析了欧亚秋、冬季雪盖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关系,得到了一个观测事实: 欧亚秋季雪盖与后期冬季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尤其是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最主要模态北极涛动(AO) 或北大西洋涛动(NAO) 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而且欧亚秋季雪盖面积与后期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比欧亚冬季雪盖与同期大气环流的关系更好。最后提出了一个联系欧亚秋季雪盖与冬季大气环流的可能原因: 欧亚秋季雪盖异常可能是导致后期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的一个主要强迫因子。

  • 气候变迁
    彭剑峰, 勾晓华, 陈发虎, 张永香, 刘普幸, 张永, 方克艳
    地理学报. 2007, 62(7): 742-752. https://doi.org/10.11821/xb200707007
    Baidu(52) CSCD(9)

    通过对阿尼玛卿山地5 个坡面20 个祁连圆柏树轮宽度标准年表的分析, 发现公共区间内各树木年轮宽度标准年表中的信噪比SNR 和样本总解释量EPS 值都较高, 说明年表中都含有较强的环境信息; 树轮宽度年表之间的平均相关为0.35 (大多达到95%的置信程度), 具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聚类分析使树木年轮宽度年表分成东、西两大部分, 而年表的第一主分量显示出: 西部树轮的指数序列明显长于东部即树木生长有自西向东扩展的趋势, 并且东、西区域树木生长变化的特征年变化具有同步性。东、西树轮宽度年表中第一主分量和第二主分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和响应都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但第二主分量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性更显著。西部树木生长PCI 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温度, 尤其当年春末夏初及前一年秋季温度影响最大, 同样降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部树木生长PC2 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降水量; 而东部树木生长PC1 主要受降水的制约, 第二主分量PC2 的响应分析显示出气候的滞后影响(树木前期生长) 是非常重要的限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