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EN
中文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推荐文章
专题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
中文
“物流与区域发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物流与区域发展
中国物流发展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影响
孙峰华, 陆大道, 柳新华, 顾九春, 王振波
地理学报. 2010, 65(12): 1507-1521.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12007
PDF全文
(912)
可视化
收藏
Baidu(
36
)
在搜集整理1991-2009 年19 年的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区位论原理、重力模型原理,建立物流量指数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出2008 年中国31 个省区(直辖市、自治区) 之间的陆路物流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8 年31 个省区之间的陆路物流交流状况、东北三省区(东北物流区域) 与全国其他省区、物流区域之间的陆路物流交流状况,计算出通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潜在物流量。利用一元回归模型,预测了2020 年、2030 年、2040 年、2050 年中国31 个省区之间的陆路物流交流量。根据预测结果,借助ArcGIS 9.2 软件系统,计算出2020、2030、2040、2050 年通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东北三省区(东北物流区域) 与其他省区、物流区域的物流交流量。计算了中国物流重心移动的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区域物流发展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影响,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论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使东北三省区(东北物流区域) 与其他省区或物流区域的物流交流,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成本,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进而节约了大量的动力资源,其潜在的无形中的效益是巨大的。
Select
物流与区域发展
新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王伯礼, 张小雷
地理学报. 2010, 65(12): 1522-1533.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12008
PDF全文
(1090)
可视化
收藏
Baidu(
95
)
投入产出分析与ESDA结合可能对拓宽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试将投入产出分析与ESDA相结合,就1997-2008 年新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疆交通建设)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① 新疆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主要在于:以相对较小的劳动力消耗实现较大的后向波及部门商品价值转移,并由此产生更大比重的前向波及作用、消费波及作用,乘数效应是新疆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重要枢纽;② 在新疆区域经济极化—扩散过程的大背景下、大尺度中,各地州市域交通建设对经济增长贡献空间相关性逐步增强,呈明显的扩散效应,各地州市域交通建设经济贡献率呈空间正相关性,空间上的反极化效应显著;③ 新疆交通建设对经济增长贡献既满足了中心区域的极化需要,也通过三级垂直波及作用模式的横向扩散促进了外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外围区域各族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交通建设活动而首先分享到了改革与发展的部分成果。研究表明,将投入产出分析与ESDA相结合,对初步揭示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及空间分异、空间相互作用具有一定作用。
Select
物流与区域发展
“点—轴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张莉, 陆玉麒
地理学报. 2010, 65(12): 1534-1547.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12009
PDF全文
(1759)
可视化
收藏
“点—轴系统”理论提出以来,在理论拓展和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和空间分析技术的广泛与深入的应用,“点—轴系统”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有赖于区域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的创新。鉴于此,本文以陆大道先生的“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点—轴渐进式”扩散模型,分别按照指数扩散方式和线性扩散方式构建了基于交通路网的时间距离衰减扩散模型,选择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作为“点—轴系统”空间可达性的评价指标。设计了最小种子算法用来计算区域内所有点以最短时间到达任意一个节点所花费的时间和所经过的路径。基于GIS 平台开发“点—轴”空间结构分析信息系统(“Pole-Axis”SAIS)。运用该方法,对“点—轴系统”的一般形成过程模式进行空间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实证区域,探讨其“点—轴系统”的演化过程与发展态势。
Select
物流与区域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洪国志, 胡华颖, 李郇
地理学报. 2010, 65(12): 1548-1558.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12010
PDF全文
(2415)
可视化
收藏
Baidu(
148
)
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经济收敛标准分析方法的扩展,就中国240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展开讨论。运用Moran's I 探讨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模式与集聚,发现1990-2007 年间人均GDP水平显示出强烈的全局正自相关,且局部空间结构相对稳定,各城市要脱离原来的集群有一定困难。文章指出收敛标准分析存在错误方程设定,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是合适的。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间存在绝对β收敛,与非空间模型相比收敛速度显著提高且可信,空间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敏感性分析显示,绝对收敛的同一稳态以及在空间上并不稳健。从机制看,中国城市间同时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所强调的趋同机制。最后,对促进绝对收敛的区域政策进行了讨论,并提出通过模拟经济收敛过程,是判断区域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跳至
页
第1页
共1页
共4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