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表过程”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中国西部地表过程
    杜军, 胡军, 索朗欧珠
    地理学报. 2005, 60(2): 289-298. https://doi.org/10.11821/xb200502012
    Baidu(71)

    null

  • 中国西部地表过程
    李正国, 王仰麟, 张小飞
    地理学报. 2005, 60(2): 299-308. https://doi.org/10.11821/xb200502013
    Baidu(32)

    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状态与景观动态变化息息相关,为深入探讨景观动态的生态响应,本研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分别就景观动态的3种类型 (景观类型间变化、类型内组分变化及未变化) 与植被覆盖状态进行分析。其中植被覆盖状态主要通过植被覆盖值高低及年内植被恢复期、维持期与转折点等曲线特征体现。结果发现研究区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并不显著,而各动态类型与植被覆盖的相关程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不仅和景观类型有关,亦与景观动态类型有关,而在植被覆盖对景观动态的响应上,则体现出由于景观动态类型的差异,造成同一景观类型的植被覆盖季节响应模式和强度完全不同。

  • 中国西部地表过程
    陈永金, 陈亚宁, 李卫红, 刘加珍, 陈亚鹏
    地理学报. 2005, 60(2): 309-318. https://doi.org/10.11821/xb200502014
    Baidu(82)

    结合2000~2002年塔里木河下游5次生态输水过程,通过对沿河40眼地下水监测井采集的水化学资料的分析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化学特征随五次间歇性生态输水发生明显变化。地下水化学对输水的响应表现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初期,地下水化学成分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和矿化度都明显上升;中期逐步下降;输水后期又逐步上升。通过对地下水盐运移机理以及生态输水后地下水化学变化特征的分析得出,单一河道输水方式不如双河道,甚至多河道输水更有利于生态的恢复,另外,生态输水只是对地下水中盐分浓度起到了稀释作用,只有采取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才能使下游水质真正好转。

  • 中国西部地表过程
    李小玉, 宋冬梅, 肖笃宁
    地理学报. 2005, 60(2): 319-327. https://doi.org/10.11821/xb200502015
    Baidu(235)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近15年来的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 在1987年和2001年的两个时期地下水矿化度的实验变异函数值与理论变异函数拟合较好, F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2) 地下水矿化度在4 km以下小尺度上的随机变异SHR特别小,而在4~40 km的中尺度上的结构性变异SHA达99.9%,可以认为研究区域内地下水矿化度在整个尺度上具有恒定的变异;(3) Kriging插值及其与同期的绿洲景观类型图进行叠加运算表明,在变化趋势上,除坝区东南部略有下降外,整个绿洲地下水矿化度都增大,北部湖区最显著;在变化面积上,地下水矿化度在3.0 g/L以下的面积从1987年的75.26%降到了2001年的58.54%;而其>4.5 g/L的绿洲主要集中在湖区。地下水矿化度较低区域的耕地面积减少,而地下水矿化度3.0 g/L以上的耕地面积从7.03%增加到了14.32%,特别是湖区,地下水的矿化已严重威胁到了耕地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