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开发与水土资源配置”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地域开发与水土资源配置
    陈雯,孙伟,段学军,陈江龙
    地理学报. 2006, 61(8): 839-846. https://doi.org/10.11821/xb200608006
    Baidu(196)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域开发过密和无序的状况,导致自然生态及农业发展受到较大破坏,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强调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发展能力强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以此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及空间秩序的协调。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生态和经济重要性指数的矩阵分类分析,将苏州地域划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适度保护以及禁止开发等四大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分区管制要求。

  • 地域开发与水土资源配置
    刘彦随,甘红,张富刚
    地理学报. 2006, 61(8): 847-854. https://doi.org/10.11821/xb200608007
    Baidu(137)

    null

  • 地域开发与水土资源配置
    李小玉,肖笃宁,何兴元,陈玮,角媛梅,宋冬梅,胡志斌
    地理学报. 2006, 61(8): 855-864. https://doi.org/10.11821/xb200608008
    Baidu(58)

    人工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主要场所,绿洲管理和生态建设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而不适当的土地开发与经济活动又形成了对绿洲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过度压力与生态负荷。科学准确地对绿洲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已成了人们正确认识绿洲并对其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我国绿洲综合评价研究的指标单一、应用区域受限等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可普遍用于内陆河流域绿洲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绿洲发育度”,并以河西走廊的15个绿洲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发育度综合评价值可将河西走廊绿洲划分为工业绿洲、较高开发程度的农业绿洲、中度开发的农业绿洲和衰退或较低开发程度的农业绿洲4个等级,与当地实际情况完全符合;同时,还可通过因子水平上的发育度指标对各个绿洲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准确的定量表达,为绿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简明、准确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