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与旅游地理”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城乡发展与旅游地理
    白凯; 马耀峰; 李天顺; 孙天宇
    地理学报. 2010, 65(2): 244-255.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02011
    Baidu(305) CSCD(29)

    旅游者行为是行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体验评价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种认知评估,这种认知评估是旅游者认知在理性和情感层面的唤醒,其结果直接影响旅游者的行为意图。通过构建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结构方程(SEM),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实例研究发现:①旅游者个体认知行为和感知价值及旅游者行为意图呈正相关关系,当个体认知评价水平增加时个体感知价值也对应增加,这种正相关关系使感知价值和行为意图也呈现正相关关系,即个体感知价值水平越高个体行为意图越强烈;②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感知价值、旅游设施的感知价值和旅游吸引力的感知价值是主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主要因素;③该研究结果不仅在技术层面上证明了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关系,在理论和方法创新上也弥补了发生学中个体认知和其它行为变量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缺,即个体认知评价和个体行为意图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这也支持了体验观点中"认知—感动—行为"的研究范例。研究结果说明了旅游者个体认知研究可以很好的预测旅游者行为意图,这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等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城乡发展与旅游地理
    陈明星, 陆大道, 张华
    地理学报. 2009, 64(4): 387-398. https://doi.org/10.11821/xb200904001
    Baidu(1708)

    从城市化内涵的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四个方面, 构建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 对1981-2006 年的中国城市化进行综合测度, 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 综合水平持续提高, 以经济增长和地域景观的快速演进为主要特征, 其次是人口城市化, 最 后是社会城市化中的医疗水平, 其中各子系统有不同的演变特点。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 城市化动力因子呈现多元化特征, 市场力是最主要的驱动力, 后面依次是内源力、行政力和 外向力。从城市化发展阶段上看, 市场力、外向力和行政力对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影响呈上升 趋势, 而内源力呈明显下降趋势。本文认为, 中国城市化主要是内生过程, 应强化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

  • 城乡发展与旅游地理
    李郇, 陈刚强, 许学强
    地理学报. 2009, 64(4): 399-407. https://doi.org/10.11821/xb200904002
    Baidu(134)

    在对国内外城市异速增长方程的讨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采用1990 年、2000 年和 2005 年中国城市建成区和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数据, 分析了中国城市用地与城镇人口之间的 异速增长关系, 在对标度因子的标准值进行充分讨论后, 认为1990 年中国城市增长是负异速 增长, 2000 年和2005 年呈现正异速增长的状态, 中国东、西部城市样本也表现出这种规律, 而中部城市在1990 年, 2000 年保持了原有的建设用地与人口增长的比例, 但在中部崛起的 政策下, 2005 年表现为正异速增长, 该结论与中国在流动人口的变化、住房体制改革和开发 区快速拓展有密切关系。

  • 城乡发展与旅游地理
    郭腾云, 徐勇, 王志强
    地理学报. 2009, 64(4): 408-416. https://doi.org/10.11821/xb200904003
    Baidu(330)

    利用DEA、Malmquist 指数模型方法, 对1990-2006 年中国特大城市要素资源效率及其 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城市效率研究显示, 特大城市平均效率一般, 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 效率最优。进一步的分类研究发现: ① 东、中部地区特大城市综合效率一般要高于西部地 区, 呈现出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相似的特征;② 纯技术效率与城市规模成弱负相关关系, 即 城市规模越大, 城市纯技术效率越低;③ 城市规模与规模效率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即城市 规模越大, 规模效率越高。城市效率变化研究显示, 1990-2006 年特大城市效率呈现弱改善趋 势, 但技术退步和生产率下降明显。其中1990-2000 年全都呈上升趋势, 而2000-2006 年全都 呈下降趋势。进一步的分类研究显示: ① 城市综合效率和生产率变化趋势是, 东部沿海地区 有一定提高, 中西部地区下降, 其中, 西部地区下降最明显。② 不同规模城市的综合效率变 化表现为, 特大城市提高, 超大城市和巨型城市下降;③ 不同规模城市的生产率都呈现下降 趋势;④ 不同规模城市的规模效率都呈上升趋势, 存在随特大城市规模的增大, 城市规模效 率提高的趋势呈现递减的现象。

  • 城乡发展与旅游地理
    刘卫东, 谭韧骠
    地理学报. 2009, 64(4): 417-425. https://doi.org/10.11821/xb200904004
    Baidu(131)

    在快速城市化中, 中国的城市蔓延现象日益突出。在分析城市蔓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的基础上, 探究了中国城市蔓延与西方城市蔓延的区别, 并发现城市蔓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息息相关。因此, 先从传统的空间形态角度, 在借鉴和综合多种西方城市蔓延评估方法的基 础上, 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初步构建城市蔓延的评估体系, 再从经济社会的角度, 运用主成分 分析和模糊数学法求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协调度, 利用有关协调度的函数来对评估 体系的进行修正。然后, 具体以杭州市为例进行了实际测算, 结果表明杭州的城市蔓延处于 较严重的等级, 这与从空间形态图上的判断基本一致。最后, 在分析杭州城市蔓延产生原因 和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 对城市蔓延问题的治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从经济增长模式、 投资模式、征地补偿、城市交通和规划制定与实施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城乡发展与旅游地理
    龙花楼, 刘彦随, 邹健,
    地理学报. 2009, 64(4): 426-434. https://doi.org/10.11821/xb200904005
    Baidu(387) CSCD(111)

    在界定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商旅服务和均衡发展四个乡村发展类型的基础上, 对中 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乡村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基于乡村对社会具有的功能构建了乡村性指数 (RI) 以刻划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强弱, 并对东部沿海地区各发展类型的乡村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东部沿海地区57.6%的县市一、二、三产业得到均衡发展;农业主导、工业主导 和商旅服务业主导的发展地域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18.64%、11.99%和11.75%;农业主导乡 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较强(RI > 0.5) 的地域占到59.1%;工业主导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 (RI < 0.4) 和居中(0.4 < RI < 0.5) 的地域分别占到33.4%和42.8%;商旅服务业为主导的乡村 发展类型中, 大部分地域(42.7%) 乡村性弱, 乡村性强和居中的地域分别占到27.3%和 30.0%;均衡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地域占17.2%, 乡村性较强的地域占到37%, 接近半数 (45.8%) 的均衡发展类型其乡村性居中。并指出, 当今全球化和社会经济重构背景下乡村的多 功能性发展和立足当地(Place-Based) 的乡村发展模式, 使得某些县域的乡村性指数值与其他 同类地区差异较大, 以及同一乡村性指数值可能对应不同的乡村发展类型。最后提出了中国 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科领域亟需加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