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关系与人居环境”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地缘关系与人居环境
    富宁宁, 葛岳静, 李彦征, 黄宇, 胡伟, 牛福长, 宋智渊, 刘玉立
    地理学报. 2024, 79(8): 2097-2114.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2408012

    后冷战时代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国家地缘战略行为逐渐摆脱传统“制衡—追随”二元模式,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转而采取灵活和多元的对冲战略。本文援引国际关系学对冲理论,从地缘政治视角界定地缘体对冲运行方式,以驱动要素、中介要素、战略选择构建对冲战略分析框架,测算南海周边国家地缘政治风险和国家相对权力指数,借助双变量可视化方法呈现对冲强度演变,运用象限图法划分对冲形态,最后以南海周边国家的现实战略选择进行理论验证。研究发现:① 21世纪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地缘政治风险呈现“企稳却难安”态势,国家间异质性显著;国家相对权力呈现波动趋势,其演变过程与美国干预紧密相关。② 南海周边国家对冲强度是地缘政治风险和国家相对权力互动的结果,分别形成越南和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3种模式。③ 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对冲战略选择的内在逻辑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威胁认知和国家战略定位建构的战略认知,形成差异化的对冲形态,并以合作性或竞争性战略工具为主导施展各自的对冲战略。厘清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对冲强度和对冲战略特征,可为中国良性参与南海地区区域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 地缘关系与人居环境
    田深圳, 张悦, 李雪铭, 杨俊, 李航, 丛雪萍, 孙慧颖
    地理学报. 2024, 79(8): 2115-2140.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2408013

    人居地理学既传承了国内外地理学的学科优势,是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又是面向人民群众对美好人居环境向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要指向标。目前人居地理学相较于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其理论框架、实践应用、融合发展等学科脉络主线尚未进行系统性探究。建构人居地理学的学科框架,基于学理基础、理论框架、地理尺度、研究范式、主题脉络5大视角阐释人居地理学的理论;厘定以人居关系为核心的学科布局,从“三维”“三元”两大维度发掘人居地理学的实践;结合“三态”相互关系这一独特优势,提出人居地理学的开放式学科融合;未来立足新的科学议题、新的数据与方法、新的发展设想三大方向,启迪人居地理学由“小学科”的交叉融合向“大地理”“大学科”的发展格局迈进。人居地理学的理论、实践、融合与发展以期推动人居地理学与相关领域的学科交叉与范式革新,服务居民对人居环境多样化的现实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科学决策,提升中国在全球人居环境体系中的话语权与决策权。

  • 地缘关系与人居环境
    张延吉, 朱春武
    地理学报. 2024, 79(8): 2141-2156.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2408014

    “环境—犯罪”间的非线性关系与空间异质性关系是导致理论争议和实证分歧的关键,但有关分析仍显碎片化,且面临依赖线性模型、共线性问题、遗漏变量等局限。本文利用机器学习中的GBDT算法和SHAP解释器,系统揭示48种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因素与北京暴力犯罪的非线性和空间异质性关系。研究表明,案例区环境因素与暴力犯罪存在7类非线性关系,各类环境因素的影响方向和边际效应呈不同变化趋势。环境因素与暴力犯罪的关联还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经K-means聚类分析,可将全域划分成6类拥有差异化犯罪引致因素的区域。犯罪模式理论的设施划分、街道眼与防卫空间理论何者成立、社会解组理论所提因素的影响都取决于环境变量取值区间和空间单元所在区位。犯罪防控应由普适性施策转向因类因地施策,公共资源投入需聚焦特定区间和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