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地理”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行为地理
    许伟麟, 柴彦威
    地理学报. 2023, 78(4): 1015-1027.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2304015

    在人类移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移动性地理学深刻地影响了地理学不同分支学科。本文梳理了移动性地理学视角下时空间行为研究的创新与方向。研究发现:① 移动性地理学从“基于地方”转向“基于人”的视角,研究不可分割的个体在连续时空间中的行为及其与时空间的互动,避免了因忽视了地理情境不确定性问题和邻里效应平均化问题而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靠。② 致力于捕捉个体复杂变化的移动性特征和暴露的“真实”的地理情境。地理情境的测度方法不断丰富发展,从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估算到基于移动设备实时的精准度量、从对地理情境的客观测度到个体对地理情境的主观感知,以深入研究移动性下行为与时空间互动的内在机理。③ 移动性地理学创新了环境暴露与健康研究、社会空间隔离研究、城市安全研究等方向。中国城市移动性大大增强的现实既挑战了传统的研究范式,也为创新方法论创造机遇。中国行为学派要坚持移动性导向,大力创新行为地理学的方法论和实证研究。

  • 行为地理
    陈洁, 周莹菲, 尹凌, 李烨, 苗芬, 裴韬, 刘康, 任倩茹, 李璇, 张浩, 李子垠, 奚桂锴
    地理学报. 2023, 78(4): 1028-1043.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2304016

    截至2022年5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数量累计已逾世界人口的6%。罹患COVID-19的经历对于出院患者的日常生活究竟造成怎样的影响,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针对2020年初感染COVID-19的出院患者,基于个体时空行为视角,开展纸质问卷与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时空行为调查并获取一手数据资料,分析患者在患病前与出院后不同时期日常生活时空行为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出院后6个月,患者的日常生活呈现出全天睡眠延长、日间活动杂化、晚间休闲活跃的特征,患者的时空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从外出工作到外出工作、从外出工作到居家混合、从居家休闲到居家混合的转变。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研究得出,患者身体状况及经济条件的能力制约、个人生活与所需资源形成的组合制约、政策规定及社会舆论形成的权威制约是导致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时空行为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探索发病机理、制定康复计划、提高社会认可对患者的身心恢复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可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行为地理学面向特殊事件、特殊人群、特殊阶段开展时空行为研究提供案例参考。

  • 行为地理
    吴佳雨, 王诗奕, 李红, 塔娜
    地理学报. 2023, 78(4): 1044-1056.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2304017

    城市绿色空间对焦虑的缓解作用受到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关注。然而,受限于数据采集技术的精确程度,很少有研究分析绿色空间中的植被色彩对降低焦虑水平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公民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高精度城市植被数据库,从植被色彩视觉感知的角度入手分两个层次评价植被色彩,并构建有序Logistic模型探究不同地理背景下植被色彩与个体焦虑的关系。研究表明:丰富的植被色彩确实能有效缓解焦虑,但同时受可塑性面积单元(MAUP)和地理背景不确定性问题(UGCoP)的影响。具体而言,提升居住环境的基底色彩水平、增加工作环境中植被色彩的多样性有助于缓解焦虑,并且植被色彩与焦虑的关联主要在小规模缓冲区中观察到。上述结论证实了植被色彩对焦虑缓解作用,能够为城市绿色空间设计提供具体的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