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背景下传统仪式空间生产的三元互动实践
孙九霞(1969-), 女, 山东人,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8376M), 研究方向为旅游与地方发展、旅游人类学。E-mail:sunjx@mail.sysu.edu.cn |
收稿日期: 2019-04-08
要求修回日期: 2020-03-12
网络出版日期: 2020-10-25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6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YJCZH175)
版权
The ternary interactive practice of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ritual space in the tourism context
Received date: 2019-04-08
Request revised date: 2020-03-12
Online published: 2020-10-25
Supported by
Major Project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15ZDB118)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771160)
Humanities and Social Found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19YJCZH175)
Copyright
仪式因其符号性和社会性成为空间研究和理论阐释的绝佳场域,在仪式与仪式空间研究中,仪式背后的社会关系及其对仪式空间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以安顺屯堡地戏和芒康加达村巴玛巴典为例,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回溯并分析两种仪式空间生产的过程与特征,刻画参与和影响仪式空间生产的社会关系,深入解析仪式空间的各个维度及空间生产的三元互动实践,力图比较和呈现旅游发展对地方传统仪式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仪式的空间是仪式主体社会关系织就的空间,其空间生产本质上是社会关系与空间秩序“重构或调适”的过程;在旅游影响下的仪式空间生产中,空间表征与表征空间之间差异化的互动关系造就了仪式中差异化的空间实践;此外,仪式的空间生产隐含着对现代性消解的抵抗。本文构建了传统仪式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为解读列斐伏尔空间生产与空间三元互动提供了新视角,以揭示旅游与地方文化变迁之间更为深刻的联系。
孙九霞 , 许泳霞 , 王学基 . 旅游背景下传统仪式空间生产的三元互动实践[J]. 地理学报, 2020 , 75(8) : 1742 -1756 . DOI: 10.11821/dlxb202008013
Ritual has become an excellent field for spac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due to its symbolic and social nature. In the research of ritual and ritual space,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behind ritual and its impact on ritual space have not been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This study takes Tunpu Dixi and Bamabadian as examples, using the method of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o trace back and analyze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wo ritual space productions, describe the social relations that participate in and influence the ritual space production, deeply analyze each dimension of ritual space and the ternary interactive practice of space production, and try to compare and present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changes of local traditional ritual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raditional ritual space is shaped by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the ritual subjects, and its space production is essentially a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or debugging" social relations and spatial order. In the ritual space produc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the differentiate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representation and the representational space creates the differentiated ritual space practice. In addition, the ritual space production implies the resistance to the dissolution of modernity. This study build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raditional ritual space production,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interpreting and deepening Lefebvre's space ternary interact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eeper connec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local cultural changes.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Tab. 1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spondents |
编号 | 访谈对象 | 性别 | 年龄(岁) | 来源地 | 编号 | 访谈对象 | 性别 | 年龄(岁) | 来源地 |
---|---|---|---|---|---|---|---|---|---|
T-1-CX | 神头 | 男 | 66 | 天龙村 | T-25-CP | 村民,陈氏宗族会 | 男 | 66 | 天龙村 |
T-2-HJ | 地戏演员 | 男 | 61 | 吉昌屯 | T-26-XS | 大明城员工 | 女 | 26 | - |
T-3-LW | 地戏演员 | 男 | 21 | 中所屯 | T-27-DX | 大西桥村民 | 女 | 16 | 大西桥 |
T-4-HA | 地戏演员 | 男 | 61 | 安庄村 | T-28-DF | 村民,经营豆腐坊 | 女 | 50 | 天龙村 |
T-5-FJ | 地戏演员 | 男 | 39 | 吉昌屯 | T-29-BT | 村民,摆摊 | 女 | 60 | 天龙村 |
T-6-CX | 村民,前地戏演员 | 男 | 83 | 天龙村 | T-30-CM | 村民,务农 | 男 | 62 | 天龙村 |
T-7-ZZ | 地戏组组长 | 男 | 28 | 天龙村 | T-31-YK | 自助游客 | 女 | 30 | - |
T-8-ZR | 旅游公司前副总 | 男 | 48 | 天龙村 | T-32-YB | 自助游客 | 女 | 29 | - |
T-9-CF | 景区应急办主任 | 女 | 37 | 天龙村 | Y-1-JF | 假结婚新娘扮演者 | 女 | 45 | 加达村 |
T-10-WS | 客栈老板 | 女 | 56 | 天龙村 | Y-2-DW | 假结婚新娘扮演者 | 女 | 40 | 加达村 |
T-11-ZG | 餐厅老板 | 男 | 45 | 天龙村 | Y-3-NF | 假结婚传承人 | 男 | 60 | 加达村 |
T-12-CY | 景区员工,茶驿 | 女 | 50 | 天龙村 | Y-4-DW | 妇女主任 | 女 | 36 | 加达村 |
T-13-ZB | 村委副书记 | 男 | 46 | 天龙村 | Y-5-DJ | 驻村书记 | 男 | 34 | 加达村 |
T-14-ZT | 神头CXS孙女 | 女 | 17 | 天龙村 | Y-6-DM | 村民,旅游经营者 | 女 | 40 | 加达村 |
T-15-JN | 村民,卖纪念品 | 女 | 75 | 天龙村 | Y-7-ZM | 村民,旅游经营者 | 男 | 42 | 加达村 |
T-16-ZS | 村民,景区 | 女 | 54 | 天龙村 | Y-8-NX | 村民,旅游经营者 | 女 | 38 | 加达村 |
T-17-ZC | 村民,郑氏宗族会 | 男 | 45 | 天龙村 | Y-9-QD | 村民,大学生 | 男 | 20 | 加达村 |
T-18-ZH | 银饰店老板 | 男 | 47 | 天龙村 | Y-10-SD | 村民,大学生 | 男 | 22 | 加达村 |
T-19-CB | 景区环卫工 | 男 | 64 | 天龙村 | Y-11-LL | 村民,盐商 | 男 | 40 | 加达村 |
T-20-ZW | 村民,务农 | 男 | 42 | 天龙村 | Y-12-NS | 村民,大学生 | 女 | 22 | 加达村 |
T-21-ZJ | 村委妇女主任 | 女 | 43 | 天龙村 | Y-13-LD | 芒康县导游 | 女 | 30 | 加达村 |
T-22-DY | 景区导游 | 女 | 28 | 天龙村 | Y-14-ND | 村民,中学老师 | 女 | 38 | 加达村 |
T-23-XD | 前县政府官员 | 男 | 50 | 天龙村 | Y-15-SF | 自助游客 | 男 | 40 | - |
T-24-LB | 地戏演员,已离职 | 男 | 35 | 天龙村 | Y-16-TZ | 自助游客 | 男 | 36 | - |
表2 屯堡地戏与巴玛巴典仪式的空间实践Tab. 2 The spatial practice of Tunpu Dixi and Bamabadian |
空间实践 | 天龙屯堡地戏 | 加达村巴玛巴典仪式 | |
---|---|---|---|
物理空间 空间行为 | 符号化 ·场坝:就地而演,遵循传统 ·演武堂:旅游展演,符号空间 | 一致性 ·村委会:遵循传统 ·停车场:旅游展演,基本遵循传统 | |
精神空间 意义功能 | 商品化 ·仪式:繁复,神圣,服务村寨 ·商品:简化,职业,服务游客 | 续存性 ·仪式:繁复,神圣,服务村寨 ·展演:简化,神圣,服务村寨与游客 | |
社会空间 | 参与 主体 | 复杂化 ·国家权力:地方政府* ·市场力量:旅游公司* ·关键缔造者:神头 ·消费者和间接参与者:游客* ·规约者和挑战者:地戏队 ·“边缘庄家”:村民 | 有序生长 ·关键缔造者:旅游部门*与村委会 ·“看门人”:执事与传承人* ·参与者:仪式演员 ·消费者与间接参与者:村民、游客* |
社会 关系 | ·外来者取代文化持有者主导空间生产 ·空间秩序和生产逻辑发生转变 | ·文化持有者掌握空间话语 ·参与主体扩大,空间秩序调适 | |
过程—结果 | ·权力关系的重组和再平衡 ·“屯堡性”被相对剥夺 | ·权力关系的重组与再平衡 ·地方性得以保留 |
注:标“*”为仪式空间生产中新增的参与主体。 |
[1] |
[ 潘泽泉.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 江苏社会科学, 2009,30(1):27-33.]
|
[2] |
[ 王丰龙, 刘云刚. 空间的生产研究综述与展望. 人文地理, 2011,26(2):13-19.]
|
[3] |
[ 司敏. “社会空间视角”: 当代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新视角. 社会, 2004,24(5):17-19.]
|
[4] |
[ 白凯, 周尚意, 吕洋洋. 社会文化地理学在中国近10年的进展. 地理学报, 2014,69(8):1190-1206.]
|
[5] |
[ 孙九霞, 周一. 遗产旅游地居民的地方认同: “碉乡”符号、记忆与空间. 地理研究, 2015,34(12):2381-2394.]
|
[6] |
|
[7] |
[ 郭文, 王丽, 黄震方. 旅游空间生产及社区居民体验研究: 江南水乡周庄古镇案例. 旅游学刊, 2012,27(4):28-38.]
|
[8] |
|
[9] |
[ 孙九霞, 苏静. 多重逻辑下民族旅游村寨的空间生产: 以岜沙社区为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5(6):96-102.]
|
[10] |
|
[11] |
[ 韩勇, 余斌, 朱媛媛, 等. 英美国家关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新近研究进展及启示. 经济地理, 2016,36(7):19-26.]
|
[12] |
[ 维克多·特纳, 著. 黄剑波, 柳博赟, 译. 仪式过程: 结构与反结构.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3] |
[ 李容芳. 变迁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村落仪式民俗: 以布依族“报笨”为例. 民族论坛, 2016,33(12):72-77.]
|
[14] |
[ 夏支平. 熟人社会还是半熟人社会? 乡村人际关系变迁的思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0(6):86-89.]
|
[15] |
[ 郑震. 空间: 一个社会学的概念. 社会学研究, 2010,25(5):167-191.]
|
[16] |
[ 孙九霞, 张士琴. 民族旅游社区的社会空间生产研究: 以海南三亚回族旅游社区为例. 民族研究, 2015,39(2):68-77.]
|
[17] |
[ 高峰. 空间的社会意义: 一种社会学的理论探索. 江海学刊, 2007,24(2):44-48.]
|
[18] |
[ 周大鸣, 李翠玲. 垃圾场上的空间政治: 以广州兴丰垃圾场为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31(5):31-36.]
|
[19] |
[ 汪原. 生产·意识形态与城市空间: 亨利·勒斐伏尔城市思想述评. 城市规划, 2006,30(6):81-83.]
|
[20] |
|
[21] |
|
[22] |
[ 孙九霞, 苏静. 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 旅游学刊, 2014,29(5):78-86.]
|
[23] |
|
[24] |
[ 潘泽泉. 空间化: 一种新的叙事和理论转向. 国外社会科学, 2007,30(4):42-47.]
|
[25] |
|
[26] |
[ 特纳, 赵玉燕, 等, 译. 象征之林: 恩登布人仪式散论.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6.]
|
[27] |
|
[28] |
[ 黄应贵. 空间、力与社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24(2):9-21.]
|
[29] |
|
[30] |
[ 杜新燕. 仪式展演与文化整合: 寺登白族太子会仪式的人类学解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36(5):37-41.]
|
[31] |
[ 张原. 礼仪与民俗: 从屯堡人的礼俗活动看日常生活的神圣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29(4):5-12.]
|
[32] |
[ 李萍. 宗教: 广西靖西县木偶戏展演的仪式空间: 以靖西山近屯的木偶戏演出为例. 广西民族研究, 2011,27(1):96-102.]
|
[33] |
[ 李文. 西江悦城龙母庙的社会空间与仪式. 文化遗产, 2014,8(3):149-156.]
|
[34] |
[ 王铭铭, 舒瑜. “中国西南的仪式与社会生活”专题.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0(4):7.]
|
[35] |
[ 郭凌, 阳宁东, 王志章. 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 基于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的个案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4,36(2):150-155.]
|
[36] |
[ 孙根紧, 郭凌. 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空间生产: 基于都江堰放水节的景观生产路径分析. 贵州民族研究, 2015,37(6):157-161.]
|
[37] |
[ 周尚意, 吴莉萍, 张瑞红. 浅析节事活动与地方文化空间生产的关系: 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节事活动为例. 地理研究, 2015,34(10):1994-2002.]
|
[38] |
[ 周永健. 贵州安顺跳神戏与乡村社会空间: 以二湾河跳神戏堂班正月跳神为中心的考察. 宗教学研究, 2015,34(4):171-176.]
|
[39] |
[ 王建民. 民族志方法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思想战线, 2005,31(5):39-42.]
|
[40] |
|
[41] |
[ 孙九霞, 周一.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 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地理学报, 2014,69(10):1575-1589.]
|
[42] |
[ 彭兆荣, 郑向春. 遗产与旅游: 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背离. 广西民族研究, 2008,24(3):33-39.]
|
[43] |
[ 张骁鸣. 旅游地空间话语的社会建构: 以世界遗产地西递村为例. 思想战线, 2011,37(3):99-105.]
|
[44] |
[ 陈伟东, 舒晓虎. 社区空间再造: 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推力: 以武汉市J社区和D社区的空间再造过程为分析对象. 江汉论坛, 2010,41(10):130-134.]
|
[4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