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6, Vol. 41 ›› Issue (1): 8-22.doi: 10.11821/xb198601002
许学强1, 叶嘉安2
出版日期:
1986-01-15
发布日期:
1986-01-15
Xu Xueqiang1, Gar-on Yeh2
Published:
1986-01-15
Online:
1986-01-15
摘要: 解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较低。1982年底市镇总人口21 15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0%。但其中包括了近三分之一的农业人口,如以市镇总人口中的非农业人口计,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2%。我国城市化水平不仅比发达国家低,而且也比一般发展中国家低。
许学强, 叶嘉安. 我国城市化的省际差异[J]. 地理学报, 1986, 41(1): 8-22.
Xu Xueqiang, Gar-on Yeh. PROVINCIAL VARI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6, 41(1): 8-22.
[1] | 李玲玲, 刘劲松, 李智, 温佩璋, 李艳成, 刘艺. 人口密度随机森林模型优化实验研究[J]. 地理学报, 2023, 78(5): 1304-1320. |
[2] | 王哲, 郑法川. 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位序规模特征——基于1936年《中华民国邮政舆图》的分析[J]. 地理学报, 2021, 76(8): 1910-1923. |
[3] | 黄万状, 石培基. 河湟地区乡村聚落位序累积规模模型的实证研究[J]. 地理学报, 2021, 76(6): 1489-. |
[4] | 崔耀平, 刘玄, 李东阳, 邓晴心, 徐佳宁, 石欣瑜, 秦耀辰.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空间关联特征及内在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301-1315. |
[5] | 赵睿, 焦利民, 许刚, 徐智邦, 董婷. 城市空间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J]. 地理学报, 2020, 75(4): 695-707. |
[6] | 万智巍,贾玉连,蒋梅鑫,刘影,洪祎君,卢成芳. 民国时期江西省城市用地与城市化水平[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50-561. |
[7] | 张亮靓, 孙斌栋. 极化还是均衡:重塑大国经济地理的战略选择——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和影响因素的跨国分析[J]. 地理学报, 2017, 72(8): 1419-1431. |
[8] | 董南, 杨小唤, 蔡红艳, 黄栋. 人口密度格网尺度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宣州区乡村区域为例[J]. 地理学报, 2017, 72(12): 2310-2324. |
[9] | 王露,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2000-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4, 69(12): 1790-1798. |
[10] | 鲍超.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及用水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J]. 地理学报, 2014, 69(12): 1799-1809. |
[11] | 盛科荣, 孙威. 基于理论模型与美国经验证据的城市增长序贯模式[J]. 地理学报, 2013, 68(12): 1632-1642. |
[12] | 毛夏; 徐蓉蓉; 李新硕; 王煜; 李程; 曾波; 何宇华; 刘锦泉. 深圳市人口分布的细网格动态特征[J]. 地理学报, 2010, 65(4): 443-453. |
[13] | 葛美玲, 封志明.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09, 64(2): 202-210. |
[14] | 朱竑, 吴旗韬. 中国省际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J]. 地理学报, 2005, 60(6): 919-927. |
[15] | 王鹏飞, 鲁奇, 傅桦. 1980年以来北京农用地时空演变与驱动力[J]. 地理学报, 2005, 60(6): 953-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