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3, Vol. 38 ›› Issue (3): 284-391.doi: 10.11821/xb198303008
王德瀚
出版日期:
1983-07-15
发布日期:
1983-07-15
Wang De-han
Published:
1983-07-15
Online:
1983-07-15
摘要: 徐淑英曾用1956年1月、7月的探空和测风记录研究我国东部大陆的水汽输送和7月的水分平衡。沈建柱、郑斯中用1957年全年的资料研究了我国大陆上空的水汽输送和我国东部地区的水汽辐合场。
王德瀚. 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夏季水汽输送[J]. 地理学报, 1983, 38(3): 284-391.
Wang De-han. WATER VAPOUR TRANSFER OVER HUAI HE RIVER BASIN IN SUMMER[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3, 38(3): 284-391.
[1] | 潘锋, 何大明, 曹杰, 陆颖. 夏季怒江流域水汽输送多支特征及对降水影响[J]. 地理学报, 2023, 78(1): 87-100. |
[2] | 刘俊杰, 张百平, 姚永慧, 张兴航, 王晶, 余付勤, 李佳宇. 秦巴山地植物南北变化与过渡模式研究[J]. 地理学报, 2022, 77(11): 2773-2786. |
[3] | 杨霄. 1570—1971年长江镇扬河段江心沙洲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512-1522. |
[4] | 李双双, 延军平, 武亚群, 汪成博. 秦岭—淮河南北供暖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66-1877. |
[5] | 杨霄,韩昭庆. 1717-2011年高宝诸湖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29-137. |
[6] | 杨文澜, 蒋功成, 王兆群, 张书海, 黄辉. 洪泽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J]. 地理学报, 2012, 67(7): 985-991. |
[7] | 杜鸿, 夏军, 曾思栋, 佘敦先, 张永勇, 严子奇. 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统计模拟[J]. 地理学报, 2012, 67(3): 398-409. |
[8] | 孔凡哲, 宋晓猛, 占车生, 叶爱中. 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快速定量评估的RSMSobol方法[J]. 地理学报, 2011, 66(9): 1270-1280. |
[9] | 佘敦先, 夏军, 张永勇, 杜鸿. 近50 年来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统计特征[J]. 地理学报, 2011, 66(9): 1200-1210. |
[10] | 严子奇, 夏军, Lars Gottschalk. 基于水文随机方法的大尺度径流空间插值图化研究——淮河流域蚌埠以上区间为例[J]. 地理学报, 2010, 65(7): 841-852. |
[11] | 施小英1, 施晓晖1, 毛嘉富2.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9, 64(7): 861-870. |
[12] | 张广胜1, 2, 朱诚1, 王吉怀3, 朱光耀4, 马春梅1, 郑朝贵5, 赵兰会6, 李中轩1, 朱青1, 金爱春7.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4.5-4.0 ka BP龙山文化的环境考古[J]. 地理学报, 2009, 64(7): 817-827. |
[13] | 王霄,巩远发,岑思弦. 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 的水汽分布 及水汽输送特征[J]. 地理学报, 2009, 64(5): 601-608. |
[14] | 胡金明,邓伟,唐继华,柳江. 隋唐与北宋淮河流域湿地系统格局变迁[J]. 地理学报, 2009, 64(1): 43-52. |
[15] | 张自银, 龚道溢, 郭栋, 何学兆, 雷杨娜. 我国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和异常降水事件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9): 899-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