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3年, 4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3-01-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董黎明, 李向明, 冯长春, 胡存智, 廖永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土地的级差收益不仅存在于城市内部,而且在城市之间也有反映。本文以级差地租理沦和区位论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城市土地收益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因子,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把全国的城市分为七个等级,为国家制定土地有偿使用的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 论文
    周成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黄河下游流域为试验区,分析研究洪水灾情评估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首先,运用结构化设计原理,从用户调查、数据库设计、模型库设计和系统定义四方面论述了洪水灾情评估信息系统概念设计;然后,以ARC/INFO为主要支撑软件,建立了黄河下游洪水灾情评估实验型信息系统。其中专题数据库由11个专题要素构成;模型库包括基础数理模型、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模型和专业应用分析模型三个不同层次的模型。并开展了此系统的应用示范。
  • 论文
    周振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王士性是明代后期的大地理学家,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人文地理方面。王士性深刻认识到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注意分析各地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的差异。在经世实用思潮的影响下,他形成了后来称之为“郡国利病”的思想。王士性还具有动态性的观念,认为地理现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他同时又是一个环境决定论者。他的地理学思想对明清之际的学者,特别是顾炎武,产生很大的影响。
  • 论文
    徐家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1873—1990年上海的年、冬、夏平均气温资料,并利用1956—1990年其郊区气温资料,对城市热岛效应对气温的影响作了处理,重建了近118a的上海气温序列。在此基础上对上海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的北半球气温变化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上海的气温变化有其明显的阶段性、跃变性和周期性。近百余年上海气温变化的总体特征与北半球相似,呈缓慢变暖趋势,但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有差别,尤其近20多年来的变化与北半球不一致,没有明显的增温现象。
  • 论文
    陈渭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沿84°E线附近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采集了沙丘、丘间地、冲积及洪积沙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着重研究风成沙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沙丘沙以极细沙为主,0.1—0.05mm含量占60—80%。粉沙(<0.05mm)含量0—5%。无粘粒组分。平均粒径区间3.15—3.6ф,总体平均3.53ф(0.087mm)。分选好(δI值0.27—0.39,平均0.35)。负偏为主(SK值—0.67—0.47,平均-0.15)。单众数为主,众数粒径4.0ф,少数样品为双众数。累积概率曲线主为三段或二段式。地面滚动组含量<5%,斜率<63°;跃移组分含量90%左右,斜率60—85°,二者截点2.64ф。少数含悬移组分的样品中,悬移与跃移组分截点4.32ф,含量<5%。作为对照,文中对丘间地、冲积、洪积物的粒度参数及粒度分布曲线特征也进行了讨论。
  • 论文
    李孝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是一个洪、涝、旱、渍和虫灾五害频繁出现的贫困地区。70年代末,当地林场利用挖沟筑垛,垛田造林,林下种粮菜,河沟养鱼,实行林,农、牧结合经营,形成具有良性循环的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它主要包括五种经营:林—农复合经营型、林—渔复合经营型、林—水生作物—渔复合经营型、林—渔—牧复合经营型和林—食用菌复合经营型。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效益可分为:①筑堤造圩田改变了土体构形,加深了耕作层;②改变了四周小气候,提高了光能利用率;③多层次和多时序的立体种植提高了产量;④促进了系统中的能量和养分的转化及物质循环;⑤降低了土壤养分的消耗和控制病虫害;⑥森林改善了生态环境;⑦提高了经济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
  • 论文
    李并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卫星图象解译、水量均衡匡算、沉积物分析和历史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古猪野泽的范围及其历史变迁。
  • 论文
    陈乾, 陈添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NOAA卫星AVHRR和地形高度等资料,估算流域蒸散的方法。NOAAAVHRR资料用于地表覆盖分类,据此可得出各类下垫面由可能蒸发转换成实际蒸散的折算因子。该资料还可用于计算地面反射率和气温,本文利用与卫星象元相匹配的1.2'经纬度网格上的海拔高度资料将流域内少数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要素作为高度的函数插到此网格上,然后用改进的彭曼模式计算了甘肃省河西内陆河10个流域中各类下垫面的蒸散和蒸发。然后与少数雪面和高山草甸区实测的资料以及用水份平衡方法估算的相应流域的蒸散比较,验证了用此方法估算逐月流域蒸散量的可靠性。
  • 论文
    张连强, 赵新平, 欧阳宗继, 赵有中, 陈端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某站点各月平均气温,通过计算机,用样条函数插值法模拟年温变化曲线,进而直接求算出主要界限温度初终日期、间隔日数及其相应积温,并与用滑动平均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检验。
  • 论文
    倪绍祥, 陈传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我国的土地评价研究已从大范围向中、小范围深入,从大农业综合评价转向农、林、牧单项评价甚至单作物评价,旅游用地评价和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等非农业用地评价也得以展开。评价理论全面深化,计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手段得到日益广泛应用。这些表明,我国的土地评价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努力实现方法的规范化,大力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革新研究手段,建立土地评价数据库。
  • 论文
    何建邦, 钟耳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兴起代表了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综合信息技术,它属于技术地理学的范畴,它为资源与环境的管理和规划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革命性工具。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又依赖于地理学理论和实用模型的发展。进一步勾通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之间的关系是目前促进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