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2年, 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2-09-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史培军, 顾朝林, 陈田
    1992, 47(5): 385-393.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5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灾害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1991年淮河流域苏皖地区农村洪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并探讨了这次洪水对农村造成严重灾情的原因。
  • 论文
    郭其蕴
    1992, 47(5): 394-402.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5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1871—1986年共116年印度夏季风期(6—9月)雨量与中国华北东部旱涝级别资料研究了两个地区旱涝关系的变化。发现在1921—1950年关系减弱,而1891-1920和1951—1980年关系均较密切。利用相应时期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图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资料,讨论了两个地区旱涝关系形成机制和变化原因。
  • 论文
    陈静生, 陈梅, 谢贵柏
    1992, 47(5): 403-409.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5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我国两大岛屿——海南岛和台湾岛河流的主要离子化学及河流的物理和化学侵蚀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两岛河流水化学的共同点和差异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无论是河水离子总量,还是物理侵蚀率和化学侵蚀率,台湾岛均显著地高于海南岛。两岛河水中氯离子含量、物理侵蚀率和化学侵蚀率均为东部水系高于西部水系。
  • 论文
    朱文郁, 谭见安, 陆毅伦, 王丽珍, 李德珠, 牛存尤, 谢祖雄
    1992, 47(5): 410-418.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5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定我国南方克山病重病区楚雄市东瓜镇进行了病情与生态系硒等生命元素三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克山病病情呈逐渐下降势态,与人体硒水平逐渐上升之间成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病区人发中As、H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非病点,并认为它们可能是该病区与低硒复合的致病因素。从动态变化的研究为克山病病情与生态系硒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 论文
    唐佑民
    1992, 47(5): 419-429.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5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交叉相关场的EOF分解考查了我国西北夏季降水与太平洋季节海温遥相关的结构。然后分别就我国西北夏季降水偏多年与偏少年对应的各季海温进行了自然正交(EOF)和复自然正交(CEOF)的合成分析,得到了我国西北夏季降水多、寡年对太平洋海温空间分布异常特征的季节演变。最后利用非参数跃变检验诊断了我国西北降水的跃变,并讨论了与太平洋海温跃变的联系。
  • 论文
    陈富斌, 陈继良, 徐毅峰, 葛同明, 梁春艳, 樊利民
    1992, 47(5): 430-440.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5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层序与沉积间断、盆地早期地层下伏红色风化壳的层位、山地古夷平面的变形、金沙江阶地与洱海湖滨阶地发育的构造分析,提出新构造期的下限为330×104aBP左右、新构造运动的波动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并呈现波动周期逐渐缩短、频率增大和晚第四纪断块差异性运动增强的基本趋势,探讨了新构造运动对地貌发育的控制作用。
  • 论文
    孟晓晨
    1992, 47(5): 441-450.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5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城市化基本定义出发,探讨了劳动力在农村与城市两大经济载体之间流动的机制,指出农业容纳力与排斥力、城市吸引力与吸收力是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并在对四个因素进行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均衡与非均衡条件下劳动力转移的不同途径。
  • 论文
    周军, 周文吉
    1992, 47(5): 451-460.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5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湖北省梅雨期环流和地形的实际情况,对Mass-Dempsey一层中尺度模式作了改进,通过若干实例的数值试验和对比分析,说明改进后的模式对该地地表流场有较强的诊断能力,也可以为当地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 论文
    郭康
    1992, 47(5): 461-471.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5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与有关地貌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貌类型——峰石岩地貌,分析了它的特点、成因,研究了发育模式和形态分类,并对其景观旅游开发价值做了分析,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种重要的山岳型风景资源。目前已有多处被批准为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 论文
    沈焕庭, 贺松林, 潘定安, 李九发
    1992, 47(5): 472-479.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5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以前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把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视作一个系统,对它形成的环境背景、时空变化规律、泥沙来源、絮凝作用对悬沙落淤的影响、浮泥的特性与分布、悬沙的富集机制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综合分析,并指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