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1, Vol. 36 ›› Issue (1): 13-21.doi: 10.11821/xb198101002
陈克造, 杨绍修, 郑喜玉
出版日期:
1981-01-15
发布日期:
1981-01-15
Cheng Kezhao, Yang Zhaoxiu, Zheng Xiui
Published:
1981-01-15
Online:
1981-01-15
摘要: 前言 青藏高原棋布着世界最高海拔的盐湖,构成高原自然景观的重要特色之一。就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发育之好,皆占我国首位,成为我国盐湖资源的重要宝库。目前,在青藏高原123个盐湖中(图2),已见到40多种盐类矿物,其中天青石(SrSO4)、芒硝、硼酸盐、钾盐等,具有工业价值。
陈克造, 杨绍修, 郑喜玉. 青藏高原的盐湖[J]. 地理学报, 1981, 36(1): 13-21.
Cheng Kezhao, Yang Zhaoxiu, Zheng Xiui. THE SALT LAKES ON THE QINGHAI-XIZANC PLATEAU[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1, 36(1): 13-21.
[1] | 杨华, 徐勇, 周侃, 王丽佳, 徐琳. 青藏高原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与适应性及后备潜力评价[J]. 地理学报, 2023, 78(9): 2128-2146. |
[2] | 唐道斌, 杨坤美, 曾兰华, 刘向军, 辛存林, 徐砚田. 1.5 ka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沙活动增强的时空差异[J]. 地理学报, 2023, 78(9): 2284-2298. |
[3] | 刘庆芳, 杨定, 杨振山, 宋金平, 陈东军.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人文生态系统耦合协调评价及障碍因子识别[J]. 地理学报, 2023, 78(5): 1119-1135. |
[4] | 刘若杨, 史培军, 唐海萍, 王静爱, 赵涔良, 朱文泉. 青藏高原植被产氧量及其对近地表大气氧含量的贡献率[J]. 地理学报, 2023, 78(5): 1136-1152. |
[5] | 王欠鑫, 曹巍, 黄麟.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演化特征及分区[J]. 地理学报, 2023, 78(5): 1104-1118. |
[6] | 沈麒凯, 刘修国, 周欣, 张正加, 陈启浩. 2002—2020年青藏高原近地表土壤日冻融循环时空变化模式[J]. 地理学报, 2023, 78(3): 587-603. |
[7] | 史培军, 胡小康, 陈彦强, 张慧, 杨合仪, 胡金鹏, 杨雯倩, 贾伟, 马伟东, 姜璐, 张钢锋, 蒲小燕, 郝力壮, 王静爱, 朱文泉, 马永贵, 唐海萍, 陈志. 青藏高原地表大气氧含量空间格局及自然地带“三维分异”的新认识[J]. 地理学报, 2023, 78(3): 532-547. |
[8] | 叶随, 席建超. 青藏高原区旅游廊道识别与评价[J]. 地理学报, 2023, 78(10): 2630-2644. |
[9] | 潘锋, 何大明, 曹杰, 陆颖. 夏季怒江流域水汽输送多支特征及对降水影响[J]. 地理学报, 2023, 78(1): 87-100. |
[10] | 方创琳. 青藏高原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思路与绿色发展路径[J]. 地理学报, 2022, 77(8): 1907-1919. |
[11] | 姚檀栋, 王伟财, 安宝晟, 朴世龙, 陈发虎. 1949—2017年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程[J]. 地理学报, 2022, 77(7): 1586-1602. |
[12] | 徐勇, 王丽佳, 杨华. 青藏高原土地资源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实证应用[J]. 地理学报, 2022, 77(7): 1615-1633. |
[13] | 陈发虎, 王亚军, 丁林, 姚檀栋. 1949年以前青藏高原探险和科学考察活动概况[J]. 地理学报, 2022, 77(7): 1565-1585. |
[14] | 申泽西, 张强, 吴文欢, 宋长青. 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J]. 地理学报, 2022, 77(5): 1211-1224. |
[15] | 胡晓阳, 王兆锋, 张镱锂, 宫殿清. 青藏高原放牧强度空间化方法与应用[J]. 地理学报, 2022, 77(3): 547-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