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53年, 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51-06-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Н.В.杜米特拉施柯, Л.Г.卡马宁, Ю.А.密舍梁柯夫, 陈恩健
    1953, 19(2): 127-139. https://doi.org/10.11821/xb195302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地形学在地质地理科学中的对象与地位地形学是研究地面起伏及其产生、发育、经济利用以及由於人类社会活动而引起的变化的科学。它的职责在追溯现在地形形成的过程,并为勘测有用矿物,为工程建设与为改造自然提供地形学的论证。
  • 论文
    К.К.马尔科夫, 杨郁华
    1953, 19(2): 140-154. https://doi.org/10.11821/xb195302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戴维斯和彭克两人在地形方面的学说,略加评介,目的在批判地研究地形学理论的遗产,并总结我们对地形的观念。
  • 论文
    Е.С.卡尔娜乌荷娃, 郭振淮
    1953, 19(2): 155-162. https://doi.org/10.11821/xb195302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农业专门化、多种部门经济的建立和各地区综合发展的问题,是与农业配置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苏联已经实现了新的更合理的农业生产配置。
  • 论文
    黄秉维
    1953, 19(2): 163-186. https://doi.org/10.11821/xb195302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黄土区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但使人民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经济发展也适回到不易克服的困难。在经济建设战线上,无论兴利或除害都有必要早日解决这一问题。
  • 论文
    罗来兴, 祁延年
    1953, 19(2): 187-193. https://doi.org/10.11821/xb195302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韮园沟为无定河中游左岸一小支流,沟口下距绥德城七、八公里,干沟长18.3公里,流域面积58.2平方公里。流域内邱陵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本沟在地形上可以代表绥德、米脂、子洲三县境内的无定河和大理河流域。
  • 论文
    罗开富
    1953, 19(2): 195-202. https://doi.org/10.11821/xb195302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包潼段不是一个地理单位,也不是一个水文单位。本文选择本段的原因,一方面由於笔者曾在1951年沿河作过一次粗略的考察(同行者是楼桐茂,罗来兴,张荣祖,这裹想报导一些观察与访问的零星资料;
  • 论文
    徐近之
    1953, 19(2): 203-233. https://doi.org/10.11821/xb195302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泛区为主的地文考察,前后凡两次,第一次的时间为1950年秋冬,第二次为1951年夏,共历七个月。足迹所及为颖河涡河流域与皖北淮河干流的大部份,在洪泽湖方面,我们到过汴河口和三河头,看了盱眙的古(枯)河,又来回蒋螟周桥间的洪湖大堤一赵,但未曾到过苏北的裹下河泛区。
  • 论文
    罗来兴
    1953, 19(2): 234-244. https://doi.org/10.11821/xb195302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历史上的黄河南泛道路历史上的黄河入淮的泛道,归纳有下列主要三条道路(图1—2):(1)泅水泛道黄河由寿张与郸城附近向东南泛入古泗水河道,即沿东平、济宁、沛县,直下徐州,经睢宁、宿迁、淮阴入淮河下游出海故道。今日的独山湖、微山湖就是泛道的遗迹。
  • 论文
    夏开儒
    1953, 19(2): 245-253. https://doi.org/10.11821/xb195302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言1951年暑期,作者参加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黄泛区考察队,同行者有该所研究员徐近之同志及西北大学地理学系扬汝谦同学。作者负责调查泛区的沉积情形,调查范围以贾鲁河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