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道斌, 杨坤美, 曾兰华, 刘向军, 辛存林, 徐砚田. 1.5 ka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沙活动增强的时空差异[J]. 地理学报, 2023, 78(9): 2284-2298. |
[2] |
李铮, 钟君, 李思亮, 秦翔, 徐森, 陈率. 青藏高原北部典型冰川流域化学风化研究[J]. 地理学报, 2023, 78(7): 1792-1808. |
[3] |
俞鑫晨, 李鸿威, 杨小平, 刘子亭, 张德国, 任孝宗. 浑善达克沙地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地理学报, 2023, 78(7): 1809-1824. |
[4] |
高怡婷, 罗栋梁, 陈方方, 雷汶杰, 金会军. 黄河源头区地面热状态及冻融特征[J]. 地理学报, 2023, 78(3): 604-619. |
[5] |
张帆, 宣鑫, 金贵, 吴锋. 农业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及情景模拟[J]. 地理学报, 2023, 78(1): 35-53. |
[6] |
吕恒, 王伟, 万梓文, 李雨竹, 楚淏然, 赖宇婧, 张珂菡, 石婕. 1991—2010年全球湖泊表面温度效应的时空格局及生物物理因子拆分[J]. 地理学报, 2022, 77(9): 2266-2279. |
[7] |
高江波, 刘路路, 郭灵辉, 孙东琪, 刘婉露, 侯文娟, 吴绍洪. 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动对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的协同作用及未来粮食生产风险[J]. 地理学报, 2022, 77(7): 1681-1700. |
[8] |
田浩, 刘琳, 张正勇, 陈泓瑾, 张雪莹, 王统霞, 康紫薇. 2001—2020年中国地表温度时空分异及归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22, 77(7): 1713-1729. |
[9] |
刘志林, 丁银平, 角媛梅, 王金亮, 刘澄静, 徐秋娥. 滇中城市群不透水表面时空变化与反常气候现象研究[J]. 地理学报, 2022, 77(7): 1775-1793. |
[10] |
陆大道. 关于学风与创新文化的几点认识[J]. 地理学报, 2022, 77(6): 1291-1298. |
[11] |
谭政华, 巩远发. 亚洲夏季风北部边缘带变化及中高纬度行星波对其影响[J]. 地理学报, 2022, 77(5): 1120-1137. |
[12] |
司月君, 李保生, 王丰年, 杜恕环, 牛东风. 广西北部湾海岸风沙记录的千年来风暴潮演化的阶段性[J]. 地理学报, 2022, 77(5): 1181-1194. |
[13] |
张天鹏, 保万魁, 雷秋良, 刘笑彤, 杜新忠, 周脚根, 罗加法, 刘宏斌. 1951—2010年中国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2, 77(3): 589-602. |
[14] |
齐君, 白钊成, 吕光耀, 唐雪琼. 基于人眼视域图像识别的风景道视觉景观质量评价[J]. 地理学报, 2022, 77(11): 2817-2837. |
[15] |
吴健生, 何海珊, 胡甜. 地表温度“源—汇”景观贡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 2022, 77(1): 5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