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1年, 5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1-03-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陆大道
    2001, 56(2): 127-135.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 -轴系统”的形成,说明“点 -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 论文
    李小建, 乔家君
    2001, 56(2): 136-145.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将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分析,结果表明 1 990~ 1 998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差异明显变小,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则出现扩大 ;经济增长较快的县域自一些增长中心向外扩延,逐步形成沿海岸带、京广线和长江沿岸三大经济增长轴 ;但沿海发达区内存在十分不发达县域 ;经济不发达县域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与环境较差的山区、寒区、旱区以及省际边界地区有关 ;全国县域经济基础和增长可分为基础好增长较快型、基础差增长较快型、基础差缓慢增长型、基础好缓慢增长型。
  • 论文
    张国平, 张增祥, 刘纪远
    2001, 56(2): 146-158.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全国土壤风力侵蚀状况进行了宏观调查,建立了全国1∶ 1 0万土壤风力侵蚀数据库。对导致土壤风力侵蚀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风速、土壤干燥度、地表植被指数、土壤质地和坡度是土壤风力侵蚀的重要驱动因子。分析了这些因子与土壤侵蚀的空间关系。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建立风力侵蚀动力指数模型。模型输出的风力侵蚀动力指数与全国土壤风力侵蚀遥感调查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土壤风力侵蚀动力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地区土壤风力侵蚀过程,并对沙漠化治理有指导意义。
  • 论文
    闫敏华, 邓伟, 马学慧
    2001, 56(2): 159-170.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近 45年来,经过大规模的开荒,农田已取代原来的沼泽和沼泽化湿地,成为现今三江平原的主要景观类型,其下垫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采用 1 955~ 1 999年三江平原地区 2 1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气压 4个要素的资料,分析近 45年来三江平原的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 ;用 Yamamoto法和 Mann- Kendall法对 5年滑动平均的区域季节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定量地论述了三江平原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对于各气候要素出现在 2 0世纪 60年代、70年代和 80年代的突变事实,尤其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阶梯式的持续变暖事实,认为三江平原区域气候系统内部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这些突变的直接原因。
  • 论文
    孙东怀, 苏瑞侠, 陈发虎, 袁宝印, David Rea
    2001, 56(2): 171-180.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土高原现代天然降尘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矿物粉尘是天然粉尘的主要组成成分,有机质和污染物以夏季粉尘中含量最高。粉尘的磁化率在 80~ 1 50单位之间,明显高于冰期黄土,指示着间冰期时原始粉尘的磁化率就已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粉尘沉积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在高原北部较大,中部和南部变化较小,年累积通量也是北部明显高于基本相当的其它地区。分析粉尘沉积的气候过程认为,黄土高原的天然降尘主要表现为常态存在的非尘暴降尘,大部分为近距离低空再搬运粉尘,其沉积通量与地表的干燥度密切相关,部分来自内陆远源沙漠,通过高空西风气流转输。冬季风粉尘在大部分黄土高原略高于其它季节粉尘,而在西北部显著增高。
  • 论文
    杨存建, 刘纪远, 张增祥, 党承林
    2001, 56(2): 181-188.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云南省为例,探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其中包括 4个步骤。首先,建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坡度、植被指数、水体、降雨和温度等数据库。其次,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提取旱地的数据,并与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植被指数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对水体建立缓冲区,并与耕地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再次,确定退耕还林还草的原则,并在 GIS的支持下,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最后,利用降雨和温度数据进一步确定分别退耕还林和还草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研究结果可以为云南省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 论文
    周红妹, 周成虎, 葛伟强, 丁金才
    2001, 56(2): 189-197.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气象卫星资料为主要信息源,以陆地卫星 TM资料、土地利用专题图件、气象观测资料为辅助信息源,利用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城市热力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同时还对地面亮温和气温的相关模式进行研究和建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论文
    关元秀, 刘高焕, 王劲峰
    2001, 56(2): 198-205.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 70 %,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将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 :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滩涂 5个区,并结合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进行成因分析,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把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 :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近期不宜作改良区,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对策。
  • 论文
    王铮, 周嵬, 李山, 王瑛, 黄涛, 蒋轶红
    2001, 56(2): 206-213.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风景名胜区市场域的概念、基本模型以及风景名胜区市场域识别划定标准,从而基于 GIS,计算出我国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市场域及其各级阈值,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加速交通业的发展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 论文
    吴必虎, 李咪咪
    2001, 56(2): 214-222.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进行国内第一条驾车旅游观光风景道规划设计过程中,从旅游者体验风景道品质的特定要求出发,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科学经济的旅游景观评价方法,即称之为“等距离专家组目视评测法” (EDVAET)。在实地观测评价基础上,建立由地形、视觉质量、视域、景观被及沿途典型景观照片构成的景观数据库。并分别对景观被分类分段评价、视质评价、视域评价进行分析。不仅提供了一种线性旅游景观评价的适用技术,也为风景道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 论文
    李洪江, 崔之久, 赵亮
    2001, 56(2): 223-231.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内蒙、河北等地新近发现的壶穴进行详细的计量及采样分析,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认为本区壶穴是非冰成的风化风蚀穴。它的发育受到风、温度、降水、湿度、生物、地貌及岩体的结构构造等多种因子的控制。其中风化,尤其是盐风化等化学风化,是其主要控制因子,而风不仅加速风化,进行风蚀,并不断把风化物搬运走。作者综观国内外各类壶穴,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壶穴的成因进行了类型划分,这些成因皆反映了特定的环境背景。本区古人类文化相当发达,壶穴正是在夏家店文化年代跨度内达到了相对稳定,气候环境、地貌过程、文化类型三者存在很好的响应互动关系。
  • 论文
    马蔼乃
    2001, 56(2): 232-238.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思维科学是研究人脑对信息加工、处理过程的科学。电脑实际上是仿人脑的,但是与人脑还有许多差别。地理思维在运用大脑时,比较全面,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运用都很多,对开发大脑具有特殊的意义。文中概括地阐述了思维科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地理思维给出了具体的地理逻辑思维、地理图像思维和地理创造性思维的内容。
  • 论文
    林绍颜
    2001, 56(2): 239-247.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02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评估环境污染对人民健康影响的研究需要结合空间、时间和统计分析,并吸引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可是,在这个研究领域内,最重要的问题是研究结论的不可靠性程度很高。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论。一个有系统的研究架构拥有不同的空间分析方法将会减少结论的可疑程度。有效的环保政策是需要可靠的研究成果。文中首先介绍在环境与健康的评估研究领域的四大重要问题,指出这项研究需要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从而提出一个空间分析的研究框架和内裹的方法。通过用路易斯安纳州的一个污染地点和肿瘤发病率关系研究实例,指出这项研究领域的各种问题和空间分析架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