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8年, 53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1998-12-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姚士谋, 陈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长江三角洲,近20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区域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之间的各种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联系加强,区域集聚、轴线发展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城镇工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成为该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空间演化的最大特征和基本发展趋势。本文结合该区若干城市发展的典型实例分析,着重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空间演化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与功能变化及其城市空间演化的趋势。
  • 论文
    俞孔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如何根据景观阻力表面特征来判别景观生态战略点的方法,论述了三种类型的景观阻力表面:岛屿型、网络型和高原型。相应于各种阻力表面类型,得出五种景观战略点的空间位置:鞍部战略点,交汇处战略点,中央战略点,边缘战略点和角落战略点。
  • 论文
    王仰麟, 陈传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景观生态学主要诞生于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是个新的学科方向,虽其历史短近,但因生态整体性为核心的认识论与空间异质性分析为主的方法论的有机结合的特色,目前正步人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依笔者之见,以各类特色农业景观为资源基础的观光农业,在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因涉及问题的宏观空间性、关联性及综合性等,具有充分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论可靠性。
  • 论文
    罗金发, 夏增禄, 孟维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素在土壤中的形态不仅取决于元素的性质,而且还取决于其存在的自然地理条件,其中尤其是土壤的类型及其性质。本文根据我国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的分布序列选取了十种主要类型土壤,研究了Pb的化学形态特征,揭示了土壤Pb形态在南北和东西方向土壤序列中的区域性分异规律。
  • 论文
    高志强, 刘纪远, 庄大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具有分类信息和生态背景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生成生态环境背景指数(QINDEX)和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指数(UINDEX),利用相关分析、样带分析和拟合趋势面分析,分析了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背景的好坏同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关系。土地利用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下,对土地资源的改造和利用,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因土地利用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QINDEX和UINDEX即存在相关又存在分异,东西相关为主,南北分异为主,相关是由土地利用的自然属性引起的,分异是由土地利用的社会属性引起的。对土地资源的改造和利用,其先决条件是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必须适合人类生存,这一先决条件就是引起QINDEX和UINDEX一致的原因;而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适合人类生存之后,在一定历史技术条件下,人类优先利用易于人类改造的土地资源,这便是QINDEX和UINDEX不一致的原因。
  • 论文
    高全洲, 陶贞, 董光荣, 李保生, 邹学勇, 孙忠, 贾慧兰, 阎满存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约128ka BP以来查格勒布鲁剖面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末次间冰期以来本区对全球气候波动的响应。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间冰期和间冰阶时,东亚夏季风的降水尾间到达甚至越过本区向西扩展,给本区带来一定的降水,使之具有生草成壤的类似于干草原的环境,该时期剖面中发育湖相、黄土和古土壤沉积,SiO2/Al2O3比值下降,平均值分别为9.33、7.58和7.51;冰期和冰阶时,东亚夏季风向东南方向退缩,本区受干冷的冬季风控制,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强烈,剖面中发育风成砂沉积,SiO2/Al2O3比值上升。据气候干寒程度的差异,风成砂的性状可划分为3类,即风成砂(Ⅰ)、风成砂(Ⅱ)和风成砂(Ⅲ),它们的SiO2/Al2O3,比值分别为15.42、15.40和10.32,代表着从流动沙丘砂向固定-半固定沙丘砂的过渡。
  • 论文
    布和敖斯尔, 刘纪远, 吴祖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南到北,在季风区域沿经线选择了3个典型样地;从东到西,在北方草原区域(非季风区域)沿纬线方向选择了;个典型区域,用其每周一次接收的共两年的NOAAAVHRR图像和已有陆地卫星数据(仅在环境背景值计算时使用过)计算了每月一次最大的NDVI值,并输入同期月平均的气温、降水和风力等环境参数,在季风区域和非季风区域间进行比较,研究了环境参数与NDVI值相关关系和各样地土地覆盖变化的脆弱季相及其分布模型。
  • 论文
    党安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效果为目标,以制图信息理论为指导,根据专题地图分级表示方法的特点,在分级定量标准和分级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GIS可视化专题制图要素的分级问题。文章首先确定以地图分级信息量来测度GIS可视化效果,在通用地图综合信息量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拟定了计算“制图要素分级信息量”的新公式;并针对现有数列、级数分级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分段数列、级数分级”方法。然后,以新公式为分级定量标准和寻优目标,应用分段数列、级数分级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传统分级定量标准和分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获取的优化分级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视化效果。
  • 论文
    马蔚纯, 张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质模型一旦应用于某一实际水体就必然与区域水环境相联系,因此对包括污染源在内的各种水环境系统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污染最为严重的水体苏州河为例,在大量实地调查获得的苏州河污染源资料,水文水质同步监测数据,区域人口数据的基础上,开发并建立了苏州河水环境信息系统,并以此为技术支持,运用水质数值模拟及其与GIS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苏州河水体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证实在苏州河市区段存在着一条明显的污染带,并论述了这条污染带在苏州河涨落潮的不同流场作用下,在河道内不断往复运动的规律。
  • 论文
    乌云格日勒, 刘清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岱海湖心2号钻孔剖面沉积物的粘土矿物分析、化学元素分析、有机质含量分析、孢粉分析、介形类及其附近地区历史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600年来环境演变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环境特征。
  • 论文
    袁国映, 袁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72年美国地球资源卫星发现“中国西部的大耳朵”罗布泊干涸了,但在地质历史时期罗布泊曾是2×104km2的大湖,在1958年前还曾有2919km2。历史上罗布泊有过多次丰水和萎缩干涸的历史,但在近万年来它毕竟是塔里木盆地盐分最终的积聚洼地,而不是游移湖,古湖心沉淀的大面积厚岩盐层就是明证(聚集盐50亿t~80亿t)。塔里木河虽多次改道,只是引起入湖口水面形状的变化。罗布泊面积多次萎缩,与历史上农垦事业发展相关,1400年前明显萎缩,为河流自然改道所致,同时引起楼兰古城衰亡。近代罗布泊干涸,是人类影响的结果。从卫星象片分析,古罗布泊有6条明显的萎缩影痕,1921年以后的近代罗布泊有4条萎缩影痕,与以上原因相对应。鉴于目前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条件和人类经济发展状况,罗布泊干涸和湖周荒漠化的状况不会改变。
  • 论文
    邓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结合现代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辽代燕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论证了历史文献中“平地松林”、“千里松林”两个概念的地理内涵、群落构成,以及各自的空间分布范围。并对辽代科尔沁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也做了比较客观的复原。
  • 论文
    张晓虹
    1998, 53(s1): 98-106.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代陕西省岁时民俗的空间特征,发现岁时节日在省内不同地区节庆活动的内容有所不同,节日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认为清代陕西省存在着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岁时民俗区。南北自然条件的不同、移民及其他文化因素的差异导致了清代陕西岁时民俗三大区域的形成。
  • 论文
    景可, 李钜章, 李凤新
    1998, 53(s1): 107-115.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黄河中游黄土的侵蚀形态类型区划分指标与原则,将黄河中游划分出4个1级区20个亚区,约556个类型区图斑。利用黄河中游155个“闷葫芦”淤地坝沉积泥沙资料和相关侵蚀因子建立了侵蚀变权模型,用该模型计算了每个图斑的侵蚀量。同时还研究了侵蚀因子变化趋势,再利用侵蚀变数模型预测了下世纪中叶黄河中游的侵蚀量。
  • 论文
    尹国康
    1998, 53(s1): 116-123.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量野外工作,对研究区降水、径流和输沙作了系统分析,揭示了黄土、风沙和基岩等不同下垫面的水沙效应,加深了对水沙过程强度大、集中、时空多变等特点的认识,为预测灾变性雨洪的水沙效应提供了科学依居。
  • 论文
    文安邦, 张信宝, 沃林DE
    1998, 53(s1): 124-133.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沟间地、沟谷地不同类型土地表层土壤和淤地坝坝库沉积泥沙的137Cs含量的对比分析,陕西子长赵家沟小流域沟间地、沟谷地相对产沙量分别为24%和76%,侵蚀模数分别为6580t/km2·a和21118t/km2·a。1973年1977年15次洪水坝库沉积泥沙的137Cs含量变化表明,汛期初期洪水的沟间地相对产沙量一般较汛期后期洪水为低。
  • 论文
    张信宝, 安芷生, 陈玉德
    1998, 53(s1): 134-140.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半干旱区不同岩土组成的坡地的土壤水份特征及对植被类型的影响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森林分布与黄土厚度的关系,给出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阶地砾石层、泥岩片岩组成的荒山的植被恢复实例。
  • 论文
    孙广友
    1998, 53(s1): 141-148.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沼泽是湿地的组成部分。国内外沼泽的综合分类仍在探索中。本文论述了沼泽综合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指标,建立了适用全球的沼泽综合分类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拟建了中国沼泽分类体系。
  • 论文
    唐川, JorgGrunert
    1998, 53(s1): 149-157.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用于建立判别和定量划分滑坡危险性和灾害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滑坡灾害评价程序包括四个层次:①基础信息分析;②滑坡危险体评价;③滑坡危险性评价;④滑坡灾害评价。研究区选择在德国波恩地区,评价结果表明大量复杂的信息能有效地通过GIS集成和分析,确定研究区滑坡危险性和灾害的等级并作出其分区图。本文由地貌学家提出的滑坡灾害评价为规划者和工程师提供了对区域规划和建筑工程非常有价值的技术方法。
  • 论文
    虞志英, 樊社军, 金缪
    1998, 53(s1): 158-166.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废黄河口三角洲的演化主要表现为水下三角洲大面积的冲蚀和三角洲海岸线的夷平,形成了由—10m以深的平坦海床、—5m~—10m间的水下斜坡和—5m以浅的近岸浅滩三个地貌单元构成的地形格局。—10m~—15m水下平台稳定,略有冲刷;而水下斜坡随着往复性潮流长轴与斜坡走向逐渐趋于一致,潮流侧向侵蚀弱化;近岸浅滩则表现为人工护岸条件下的有限下切。这为深水港口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近岸水深条件和相对稳定的水陆域环境。
  • 论文
    吴剑锋, 朱学愚, 陈余道, 刘建立
    1998, 53(s1): 167-174.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青平原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基地。长期以来,引黄灌溉为其水资源开发重点,而当地地下水则主要消耗于潜水蒸发。这种不合理的取水结构不但导致土地沙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环境效应,而且由于近年来黄河断流,使其用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本文在定性分析地下水补、排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将无用的潜水蒸发转化为有用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同时根据实际资料选用合理的参数,用有限单元法定量地预测了不同开采方案的地下水水位及埋深。同时在保证水量平衡的前提下,着重对开采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分析。本文对于改良高青平原的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以及缓解现今用水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同类的平原区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论文
    王兴中
    1998, 53(s1): 175-185.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西安为例,用人文主义的方法论,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内在社会权力因素的关系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借鉴国外有关理论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之间一系列相互作用关系模式。这些模式揭示,影响我国内陆大城市空间变化的内在社会权力因素,是以政府职能部门为核心,并与其它权力因素结合形成了类似西方国家的城市“执政联盟”(governing coalition)机制。
  • 论文
    穆从如, 杨勤业, 刘雪华
    1998, 53(s1): 186-192.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冲突是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间产生的不同地区、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多方面对立态势的总称。环境冲突研究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环境冲突国内外研究方向及进展。并从环境冲突的概念、研究内容与分类等方面加以阐述。由于环境冲突的形成发展及演变深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各要素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学意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成为区域地理研究的新领域。
  • 论文
    董汉飞
    1998, 53(s1): 193-197.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目标,也是近期的战略任务,它将会有力地促进现代地理学的发展。现代地理学只有加强理论建设和完善方法论体系,才能上升到现代基础学科的水平。
  • 论文
    卢云亭, 肖诚
    1998, 53(s1): 198-203.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在调查云南省建水燕子洞雨燕和游人两大生物主体的洞穴活动以及它们所依赖的洞穴各环境要素值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分析了该洞在微小气候、空气和水体质量、自然通风量、噪声等生态环境的特性及其与游客、雨燕等生物体之间的相容相悖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提出保护该洞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重要对策。
  • 论文
    梁进社
    1998, 53(s1): 204-211.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一个以居民的福利为基础的对中心地各体系的最优性进行测量的系统,以此分析当中地系统从一种变成另一种,或中地系统的组织原则改变时,系统总的得失,为城镇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讨论了中心地各系统在经济和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适用性;作者还用中地论及本文建立的测量系统透视了“点轴”系统,认为它更适合于发展中经济。
  • 论文
    窦群, 崔凤军
    1998, 53(s1): 212-217.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传统地理学经典的综合性、区域性、参照系选择等基本观点和方法出发,探讨了地理学对促进旅游发展的一些领域,尤其是从区域宏观经济角度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贡献和作为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地理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思路和应用领域也将得到丰富和发展。
  • 论文
    任望兵
    1998, 53(s1): 218-224.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最复杂,也最尖锐。针对绿洲区域的特殊性,本文以现代绿洲经济体系为主题,在尝试阐述其概念内涵和构筑原则的基础上,就现代绿洲农业、工业、城镇、能源和交通等的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考察了水资源作为一个限制性因子在绿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特征。
  • 论文
    张柏
    1998, 53(s1): 225-232.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s10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作物生境、作物形态、作物种类等不同侧面分析松辽平原“玉米带”农田景观结构状况并分析本区农田景观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长期统计数据进行农田景观比例和农田景观多样化指数计算,得出不同方面农田景观多样化程度动态曲线,由此反映本区40多年来农田景观生态的变化趋势,以期为本区农田景观的合理配置,保持高效和谐的农田景观生态系统而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