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5年, 5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5-09-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黄镇国, 张伟强, 蔡福祥, 徐起浩
    1995, 50(5): 385-393.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陆架残留砂、水下海滩岩、陆架残留地貌、海底岩芯、珊瑚礁沉积间断、陆域侵蚀沉积反映等方面,综合考虑海面下降、陆架均衡沉降。构造活动、海流潮流波浪的再造作用等多种因素,认为华南末次冰期盛期的最低海面可能是-80m左右。
  • 论文
    荣朝和
    1995, 50(5): 394-401.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运输一向是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但它在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具有一定阶段性,这种影响在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强化到逐渐弱化的过程。本文从时间、空间和结构几个角度分析了这种作用的变化。我国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中总体上还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所以必须加快我同运输化的进程。
  • 论文
    张福春
    1995, 50(5): 402-410.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我国近30年的物候资料和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证了气温是影响中国木本植物物候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物候与年平均气温的线性统计模式,又利用此模式分别计算了未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0.5-2.0℃和未来大气中CO浓度倍增而增暖情况下,我国主要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大致变幅。
  • 论文
    沈健, 沈焕庭, 潘定安, 肖成猷
    1995, 50(5): 411-420.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大量的实测资料,运用机理分析方法,讨论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中各输沙项的作用。结果表明,平均流输沙、斯托克斯漂流效应、潮汐捕集以及垂向环流是净输沙的主要部分。在南槽,斯托克斯漂移和潮汐捕集作用占优势,对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北港,平均流输沙及垂向净环流输沙占优势,垂向环流是导致最大浑浊带形成的主要因素。北槽介于南槽和北港之间。
  • 论文
    张乔民, 郑德延, 李绍宁, 陈欣树, 于红兵, 林微
    1995, 50(5): 421-429.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湛江港是华南海岸规模最大的中潮溺谷湾型潮汐汊道港湾,口外发育规模巨大、形态典型的落潮三角洲。依据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落潮三角洲具有马蹄形浅滩包围中央深槽的地貌结构,由中心至周边为粗砂至极细砂同心半圆带状分布的表层沉积物分布,中央深槽落潮流动力为主,周边浅滩波浪动力和涨潮流动力为主的动力场结构。本文讨论了落潮三角洲沉积动力过程,包括落潮三角洲形成发育的动力条件与泥沙供应条件、落潮三角洲地貌结构、表层沉积物分布和动力场结构之间的一致性,以及落潮三角洲沉积物运移路径。
  • 论文
    赵凤生, 石广玉
    1995, 50(5): 430-438.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设计了一个能量平衡模式(EBM)和改进的箱室扩散(BD*)海洋模式的耦合模式(EBM/BD*),模拟了大气中CO浓度突然加倍和近百年来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地表气温变化,详细地讨论了海洋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延缓作用,并对下一个世纪大气中CO浓度变化及其诱导的全球地表气温变化进行了数值分析。
  • 论文
    王宝铭
    1995, 50(5): 439-446.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工业用地收益的区位差异状况和分布趋势,并从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追加投资贡献及追加劳力贡献等方面,分析了这些因素各自对工业用地收益区位差异形成的影响程度,从而说明了土地区位在工业用地收益差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 论文
    陈报章, 李从先, 业治铮
    1995, 50(5): 447-458.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依据8个钻孔样品分析数据和数十个参考钻孔资料,讨论了全新世沉积层序,发现了埋藏潮沙体,并阐述其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和发育演化过程。埋藏潮沙体可区分为潮沙堤、潮沙波和潮沙脊3个亚相,它们是在冰后期海进-海退过程中,随着长江三角洲前展、南偏,长江携来的砂质物质在强潮流作用下依次形成并得以保存在地层中的。现代辐射状潮流沙脊群是埋藏潮沙体的发展延续。
  • 论文
    李从先, 张桂甲
    1995, 50(5): 459-463.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钻孔揭示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自镇江、扬州向东南延伸至海的古河谷,其中的充填物为河流相、浅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时间为冰后期,古河谷当形成于末次冰期低海面之时。研究地区巨大古河谷的存在说明末次冰期低海面时长江仍为入海河流。
  • 论文
    张祖陆
    1995, 50(5): 464-470.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上发现一种新地貌类型黄土阜。研究表明,它形成于晚更新世晚玉木冰期。在此寒冷时期,渤海曾水退为平原,由于极少植被覆盖,形成陆架荒漠。裸露的海底松散沉积物被强劲的北风向南吹扬搬运,于南岸平原有利地形位置上沉积下来,形成厚层砂质黄土,并顺风向形成了阜状黄土地貌。
  • 论文
    严中伟
    1995, 50(5): 471-479. https://doi.org/10.11821/xb199505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近年来的多种资料分析结果,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全球热状况之于中国东部和其它低纬亚非夏季风影响区干湿变迁的宏观控制作用。指出:在百年以上时间尺度上,全球暖而夏季风强从而导致有关区域多雨偏湿,全球冷则夏季风区域多偏干;但较短时间尺度上的全球性冷暖波动往往不足以使各地的夏季风系统和干湿状况产生一致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