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4年, 4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4-01-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杨吾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了中心地方论的原理与方法,对北京市大城市区零售商业和服务业的形成机制,空间结构与合理预测进行了讨论。
  • 论文
    陈述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市场经济的信号,揭示地图生产亟须从概念设计乃至工艺程序进行根本性的技术改革,需要大力缩短地图更新周期,积极开拓应用领域,才能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变化──当代两大地学研究主题,及时提供信息服务。需要充分利用和适应空间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机遇,加强对地球信息机理的研究,开发依托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新一代地图产品。
  • 论文
    王静爱, 史培军, 朱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102种自然致灾因子分布图,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建立了全国自然致灾因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中国自然致灾因子多度、相对强度、被灾指数图,进而分析了它们的区域分异,为进行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提供依据。
  • 论文
    张厚瑄, 张翼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活动积温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热量资源的重要指标。未来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一倍的情景下,全球气候将明显变暖,我国各地的活动积温及持续日数也将有所增加。由于气温增高后积温及其相应的持续日数将同步变化,使此类问题的计算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积温原理出发,提出一套依据气温变化平均值计算活动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变化的新方法,并用此方法估算了未来我国各地≥0℃、≥10℃活动积温及其持续日数的变化。
  • 论文
    罗哲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一个二维模式,实施了七组数值试验,研究植被带宽度d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结果指出:存在着一个最适宜的植被带宽度dc,当d=dc时,植被-裸土之间下垫面属性的非均一性激发的上升运动的强度最强。当d>dc或d<dc时,上升运动均会减弱。这是一个具有非线性的现象。此外,还分析了背景流对次级环流的影响。
  • 论文
    李元芳, 张青松, 李炳元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班公错和松西错两钻孔以及红山湖地层剖面的介形类分析,讨论了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主要气候事件和环境变迁。
  • 论文
    潘定安, 汪思明, 沈焕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流场和地形特征的分析,研究湄洲湾中央深槽及白牛浅滩的形成机理。从湾顶延伸至口外的中央深槽,在半岛、岛屿和岬角控制下,由潮流塑造而成,但发育过程各段不尽相同,有涨潮流作用为主、落潮流作用为主和涨落潮流共同作用的三种类型。白牛浅滩的地貌形态,似沙嘴,如沙脊,又像独立的堆积体,形成模式与众不同,是湄洲湾中一个特殊的浅滩。
  • 论文
    周尚哲, 李吉均, 潘保田, 张叶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源区广泛分布的冰川遗迹,如流线型地形、贯穿型谷地、浑圆状山顶、冰碛沉积、花岗闪长岩漂砾、带擦面的擦痕石、冰砾阜等表明本区曾发育过更新世冰盖。据上述各种地貌和沉积物复原,冰盖面积约达到80000km2,中心厚度约1360m,发育时间在倒数第二或第三次冰期。现代黄河源区是青藏高原最寒冷和降水相对丰裕的地区,倒数第二和第三次冰期时雪线降低到了4300m以下,有条件形成冰盖。
  • 论文
    刘卫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本文划分江汉平原的土地类型,运用土地类型结构数量分析方法,自下而上地作了江汉平原综合自然区划,揭示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论文
    曾尊固, 熊先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农业结构的内涵,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引起的农业结构变化,提出发展农业地理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