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2年, 4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2-05-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尹学良, 陈金荣
    1992, 47(3): 193-207.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3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黄河一般特性的综合关系,讨论了河道演变中均衡与非均衡的问题、滩槽冲淤的利与害和主与从的问题,同时讨论了河道冲淤演变特性、与水沙条件的关系、河槽淤积率和淤积比等。
  • 论文
    隋觉义
    1992, 47(3): 208-219.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3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黄河河曲段六个封冻期的原型观测资料,对该冰塞河段冰期的河床演变及水内冰花在冰塞下的堆积——冰塞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冰塞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与冰塞演变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河床冲淤及水内冰堆积计算的经验关系式及河床冲淤平衡的临界水力参数。文中还对有关冰期输沙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 论文
    张立成, 董文江, 王李平
    1992, 47(3): 220-232.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3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较全面地探讨了除河口地区外,长江水系河水的物理化学条件,计算获得了河水的化学稳定性,酸和碱缓冲容量,表征了河水化学条件的区域分异特征,并对影响河水物理化学条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 论文
    朱诚, 崔之久, 姚增
    1992, 47(3): 233-241.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3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天山研究区内石冰川有数百条之多,在86°E以西地区以阿尔卑斯型为主,东部则以科罗拉多型为主。前者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的特点,后者正相反。东部叶状石冰川在结构上分为三层,具有“一冻到底”的特点。作者认为本区石冰川东西间分布差异主要是因西部更冷湿所致,地形、岩性、冰川和灾害地貌过程等因素促进了这种差异的形成。
  • 论文
    李子华, 仲良喜, 俞香仁
    1992, 47(3): 242-251.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3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60年代对南方各省雾作了一次普查,近年来又对云南西双版纳,四川成都、重庆、浙江舟山及上海等地雾进行了野外综合探测。本文利用这些探测资料及多年常规气象记录,分析了雾的时空分布、微物理结构和大气边界层的温湿条件,研究了辐射雾的形成、发展、成熟和消亡的物理过程。
  • 论文
    马蔼乃, 周长发
    1992, 47(3): 252-259.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3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80年代人工智能与地理学的结合产生了地理专家系统(GES)。地理专家系统是继地理信息系统之后,对地理知识与推理形式化,建立的具有一定地理专业水平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专家系统由地理数据库,地理知识库和地理推理机三大部分组成。地理数据库是GES的数据管理模块,我们设计了一套地理信息系统MCGIS来作为微机地理专家系统MCGES的综合数据库;地理知识库是GES的知识管理模块;地理推理机则是GES的推理控制策略的程序体现。本文结合一个用C语言自行设计的基于规则的产生式微机地理专家系统MCGES阐述了地理专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 论文
    杨大庆, 张寅生, 张志忠
    1992, 47(3): 260-266.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3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乌鲁木齐河源高山区积雪形成期(10月)积雪层的月平均密度为140kg/m3,稳定积雪前期(11—2月)和稳定积雪后期(3—4月)雪层的月平均密度分别为190—210kg/m3和175kg/m3,非稳定积雪期(5—9月)的新雪密度介于90—125kg/m3,平均值为112kg/m3。统计分析表明,冬季积雪层的平均密度不随积雪深度而变化,但与5日平均气温和5日合计降水量呈反相关关系,夏季新雪的密度随雪深的增大而上升,风速对冬季积雪层平均密度和夏季新雪密度均无明显影响作用。
  • 论文
    秦伯强, 施雅风
    1992, 47(3): 267-273.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3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海湖自有记载以来,湖水位一直处于下降之中。通过分析流域内的各项水文因子的特征及湖泊水量平衡,看出流域内降水有逐步变小的趋势;湖泊长期处于水量收支负平衡中,致使湖水水位下降。降水变小及湖水位下降又改变了流域水文环境,使径流变小、径流系数下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青海湖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要大于其它因子的变化。
  • 论文
    王发曾, 袁中金, 陈太政
    1992, 47(3): 274-283. https://doi.org/10.11821/xb199203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城市体系功能组织的区域背景,提出了“一点三圈”式设想,并在明确城市体系等级层次的基础上,论述了首位城市郑州和核心城市圈、中间城市圈、周边城市圈的功能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