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9年, 5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9-07-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黎夏, 叶嘉安
    1999, 54(4): 289-298. https://doi.org/10.11821/xb199904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元自动演化CA可以大大增强GIS的空间模型能力,在国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发展演化过程的模拟。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CA与GIS的结合来进行可持续土地发展规划的新方法。提出了基于约束性的CA模型,具体分析了局部、区域以及全局约束性对CA模型结果的影响。并将灰度的概念引进CA模型中来反映状态连续的变化,克服常规CA模型的缺陷。
  • 论文
    阎小培, 许学强
    1999, 54(4): 299-308. https://doi.org/10.11821/xb199904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普查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揭示了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策动经济增长的功能,并对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
  • 论文
    张琼, 钱永甫
    1999, 54(4): 309-317. https://doi.org/10.11821/xb199904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1979年~1995年17年平均的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辐射资料估算了全球月平均地表反照率。从所得结果的时空分布来看,用NCEP/NCAR辐射资料得到的全球地表反照率基本上正确反映了地球表面下垫面类型的分布特性及其变化。纬向平均分布显示了全球地表反照率具有明显的年变化,与其它类似工作相比,除高纬度海表反照率略为偏高外,其它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用该资料得到的我国地表反照率也很好地表征了我国复杂的下垫面特性及其随季节的变化,其时空分布与国内其他作者的结果一致,部分地区数值上略为偏大,用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观测资料验证后发现,NCEP/NCAR资料得到的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表反照率较其它资料更接近观测值。
  • 论文
    许炯心
    1999, 54(4): 318-326. https://doi.org/10.11821/xb199904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土高原半干旱的气候条件、稀疏的植被和疏松易蚀的黄土物质,是该地区高含沙水流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这一地区高含沙水流的发育程度,特别是最大断面含沙量的大小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与悬移质泥沙的粒度组成有密切的关系。存在着某种特定的悬移质泥沙粒度组成,使得悬移质含沙量达到最大值。这种特定的泥沙粒度组成与流域中黄土、基岩及风成沙的分布有关,而它的出现,则是特殊的水力、风力交替作用的结果。
  • 论文
    马保起, 李克, 吴卫民, 聂宗笙, 杨发, 郭文生, 何福利
    1999, 54(4): 327-334. https://doi.org/10.11821/xb199904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大青山河谷地貌的基本特征,河谷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地受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的控制。在山前断裂强烈活动的地段,河流深切呈峡谷,发育多级河流阶地,河谷纵剖面为上凸形,谷底宽度与谷肩山高度之比Vf值较小;在山前断裂活动较弱的地段,河流侧蚀呈宽谷,河流阶地级数较少,河谷纵剖面为下凹形,Vf值较大。河谷纵剖面凹度与大青山抬升幅度线性负相关。
  • 论文
    龚胜生
    1999, 54(4): 335-346. https://doi.org/10.11821/xb199904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甲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流行历史,约在2500年前人们就已发现山区是地甲病主要流行区,女性是地甲病主要流行群,地甲病流行与水土环境、地形景观关系密切。秦巴山区、豫西山区、中条山区、太行山区、三峡地区、鄂西北山区、岷山山区、迭山山区、六盘山区、沂蒙山区等是中国古代地甲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古今相比,地甲病主要流行于山区的特点没有变化,但某些地区(如三峡地区、太行山东麓)由于食物结构改善,地甲病危害大为减轻乃至完全消除,呈现出从山麓平原、山间平坝向山区腹地萎缩的分布变迁趋势。地甲病长期流行对病区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严重危害。
  • 论文
    胡世雄, 靳长兴
    1999, 54(4): 347-356. https://doi.org/10.11821/xb199904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在分析坡度对坡面流及坡面侵蚀的基础上,运用能量法及泥沙运动力学两种方法从不同理论角度探讨了坡面土壤侵蚀临界坡度问题;其次,通过室内外实验观测资料,结合与其他学者观点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坡面侵蚀以溅蚀为主时,临界坡度应小于22°;以面蚀为主时,临界坡度为22°~26°左右;以沟蚀为主时,临界坡度会超过30°;若以重力侵蚀为主,临界坡度可能会更大。
  • 论文
    张捷, 都金康, 周寅康, 张思彦, 潘冰
    1999, 54(4): 357-364. https://doi.org/10.11821/xb199904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以游客距离衰减模式和多种距离累计曲线揭示了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和空间距离分异特征。论文论证了九寨沟游客距离衰减曲线以Pareto模型为最佳,并推算了不同市场范围及不同模式的距离衰减指数;通过多种距离累计曲线有效地揭示游客群入游行为及相关市场潜力等背景的空间结构特征。
  • 论文
    马润潮
    1999, 54(4): 365-372. https://doi.org/10.11821/xb199904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40年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0年代末期开始计量革命。70年代初开始,人文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等观念涌现,它们对西方地理界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演变至今,人文地理学可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在70年代与80年代期间,先后出现于西方地理学。二者与上列其他观点有根本的不同。在地理学上,它们强调各地情况都有其特性。同时,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也在地理学中占了日益重要的地位。从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区域地理学,它强调了人的能力及角色与社会结构如何影响地方特性的形成,也探讨了外在大环境以及地方力量对社会形成的关系。
  • 论文
    陈常松, 何建邦
    1999, 54(4): 373-381. https://doi.org/10.11821/xb199904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资源与环境信息的分类体系及其在分类基础上的编码,是建立空间型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中用以标识资源与环境信息的主要方法,但是研究表明,建立在对资源与环境信息本身分类的基础上编码只适合于专题信息系统的建立。综合性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一种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其设计必须从数据的可共享性出发,采用基于地理要素的方法。本文在介绍了国外有关基于地理要素方法的基本概念后,结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对地理要素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提出了地理要素相等的概念。在分析了资源与环境分类学方法的利弊之后,提出了利用基于地理要素方法描述资源与环境信息的描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