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8年, 5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8-11-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程连生
    1998, 53(6): 481-491.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06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在阐述新城定义的基础上,判别出89个中国新城市;运用图论的观点分析了因新城数量增加所导致的城市网络的扩展及其功能的演化;根据90年代的城市网络图探讨了新城在城市网络中的作用以及城市网络对新城发展的影响。
  • 论文
    刘岳峰, 韩慕康, 邬伦, 三村信男
    1998, 53(6): 492-500.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06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86、1988、1992、1994、1996年5个年份的遥感数据处理和1966年地形资料,对珠江三角洲8大口门区自1966至1996年30年间土地围垦增长速度和海岸线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和测算,发现:珠江三角洲近期的演变是历史时期以来演变过程的延续,三角洲体因西北江输沙量大和西南向潮浪流的作用而继续向西南方向增长。自1966年以来的30年间,整个珠江口区围垦成陆面积为344km2,平均每年成陆面积11km2,大多分布于伶仃洋西岸区、磨刀门区和黄茅海沿岸。各条入海水道随着围垦和联围而不断延长,增加泄洪难度和洪灾风险。由于各口门内外蓬勃发展的采沙业,尤其是海平面相对上升,今后50年内,三角洲外缘的淤长速度将减慢,甚至受到侵蚀,应当引起注意和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 论文
    郑景云, 黄金火
    1998, 53(6): 501-510.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06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状况,将全国分为8个农业区,阐述了各区的主要农业灾害。而后根据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和粮食灾损量评估模型,估算了近40年各区的粮食灾损量和全国粮食灾损量,并分析了我国粮食灾损量的时空分布状况。
  • 论文
    李克让, 周春平, 沙万英
    1998, 53(6): 511-519.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06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大洋暖池区物理气候图集编制以及大洋暖池指数建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基本特征;大洋暖池指数的建立及暖池气候特征;西太平洋暖池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西太平洋暖池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 论文
    凌裕泉, 刘绍中, 吴正, 李长治
    1998, 53(6): 520-527.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06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成沙纹形成于沙质床面下游的沙粒蠕移,发展于沙粒跃移-风沙流的“波粒二重性”作用,消亡于气流与风沙流的正弦波共振。以细沙和极细沙为优势粒级的天然沙丘沙是风成沙纹形成的最佳粒配。沙纹移动速度VR是缓慢的,其数量级为10-1cm·min-1~101cm·min--1,实验关系式为:VR=1.58×(VL-5.5)0.67.
  • 论文
    韩茂莉, 胡兆量
    1998, 53(6): 528-536.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06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状元籍贯的时空变化,在历史上有自北向南推移的趋势。唐中期以前状元主要出身于北方,南方籍状元很少。唐中期以后,南方籍状元数额逐渐增加,至明清时期形成绝对优势。状元籍贯地的时空变化主要受经济发展影响,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决定教育文化中心也由北向南转移。此外首都的位置、考试制度的沿革对状元分布也有影响。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反映我国文化与人才的历史地理特征,对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深远的烙印。
  • 论文
    王国, 张青松, 李元芳
    1998, 53(6): 537-544.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06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巴罗AB-67钻孔岩芯的48个样品被进行了25个项目的粒度分析和44个项目的地球化学分析。本文对这些数据进行了Q型因子分析,并得到了4个主因子。研究表明,这4个因子分别代表了沉积环境的四项指标,它们分别为沉积速率、降水、海平面和温度。从岩芯顶部5个样品与巴罗气象台观测记录确定了古温度和古降水的转换函数,从210Pb测年和几个环境事件确定了沉积速率的转换函数。从沉积相的变化识别出了海平面因子。重建的温度和降水的曲线表明,16、17世纪巴罗地区的环境比现在更为寒冷、干旱。18、19世纪温度升高而降水变幅很大,20世纪的温度和降水波动都很剧烈,重建的温度曲线在岩芯的微体古生物变化组合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 论文
    李国胜, 邵宇宾
    1998, 53(6): 545-552.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06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表层海水叶绿素遥感信息反演模型,介绍了三种基于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算法。根据这三种算法,利用GIS建模技术,推导了具有空间特征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的GIS理论估算模型,以及这种模型的求解方法。
  • 论文
    李贞, 保继刚, 覃朝锋
    1998, 53(6): 553-561.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06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植被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色质量管理的角度,以群落景观重要值、旅游影响系数、敏感水平等定量分析为依据,初步研究了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植被管理对策。
  • 论文
    闾国年, 钱亚东, 陈钟明
    1998, 53(6): 562-569. https://doi.org/10.11821/xb199806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近年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特征地貌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该技术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定义地貌形态结构,二是提取算法的设计。本文提出了基于地貌学角度来定义地貌形态结构的方法,利用有限个数的形态要素的空间组合和对比分析来获取特征地貌,并可以对各种特征地貌形态进行符合物理意义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