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1年, 4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1-01-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陈述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认识自己住居的星球是漫长的,然而是加速度的。学科的分化和交叉是多层次的。统一地理学一再遭受过冲击,但它的合理的内核——地理综合体是客观存在的。地图和遥感作为信息载体证实了这一观点。地理系统的概念反映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而地理信息系统为地理学发挥区域性与综合性的优势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高技术手段。
  • 论文
    景贵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东北地区荒芜土地的主要问题是:①土地自然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发挥;②土地退化。本文根据景观生态学关于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思想及生物控制共生与自然界等级组织理论,主张在东北区域的沙地上建立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在沙垅间长洼地上节节修筑沙坝,控制7—8月暴雨径流,再按不同生境种植水稻、芦苇及红麻,既适应环境,又提高生产力。
  • 论文
    金凤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实证分析入手,探讨了影响我国空间运输联系的因素和各种运输方式在空间运输联系中的作用;系统分析了省级区域以实物交流形成的外在依存关系和彼此间关联关系、大区向货运联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首位联系的概念并用其分析了省级区域运输联系的空间组合特征,验证了传统经济协作区的存在基础和内外联系特征。
  • 论文
    尹国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论的思潮及其基本原则迅速地向地貌学领域渗透和扩展,改变着地貌学家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愈来愈显示出地貌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系统地貌学,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萌发出来。它将从系统论与控制论的角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结构及其物质组成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地貌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化规律性;对地域分异形成的不同地貌景观,分别建立过程-反应模式。为优化人地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区域发展最优模式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论文
    陈昌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河西走廊近年来水资源研究中比较一致的结果,计算了各县市绿洲年、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实际水资源。采用张宝堃和H.L.彭曼的气候学方法,对各县市林木生长期的蒸散耗水量进行了估算,与实测和调查资料对照表明,两种估算值大致可分别反映林木基本正常生长和良好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提出了“实际干燥度”和“实际湿润度”的概念,并根据后者确定了各县市绿洲不同气候植被区林木的适生程度,以及应当选择的乔、灌木树种。
  • 论文
    张耀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并通过对长山群岛海域的资源、环境、生产条件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将其划分为三个海洋农牧化区域,为海水养殖业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论文
    金德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述了地貌实验研究的概况,罗列了我国主要的地貌实验室、站,叙述了我国30多年来,河型造床试验、边界条件及构造运动对河型发育影响实验,应用河流地貌实验、试验理论和技术方面的进展情况,指出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回顾基础上,展望了流水地貌实验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 论文
    周克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不仅研究了包括生产、消费、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空间位置差异的一般经济均衡条件,而且还以大系统多级递阶控制原理,建立了统一协调的系统经济数学模型。该模型深刻地揭示了生产、消费、资源的空间配置与空间位置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是区位论的一种理论模式。
  • 论文
    张龙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业科学参考地图集。本文探讨了该地图集的设计原则。详述了地图集的设计特点:(1)以宏观农业系统思想为指导,精心选题设计;(2)全面综合地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变化;(3)综合反映我国地学、农学、生物学的最新科研成果;(4)遥感制图、机助制图和传统制图的有机结合。
  • 论文
    胡孟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奈曼旗土地沙漠化动态仿真模型。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由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草地和人口五个动态子系统构成。本文根据土地沙漠化系统中正负反馈关系,建立了系统流图和构造方程,并经仿真运算,就农林牧土地利用构成的三种不同方案,对到2040年该旗沙漠化发展趋势分别作了预测。
  • 论文
    高小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输系统改进—运距缩短—产业布局调整这一空间过程对不同的区域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一个两区域—两部门经济模型的研究得出结论:当较落后的资源产区与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由于运输系统的改进而缩短时,资源产区的经济结构向单一化转变,初级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在经济建设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加工工业逐渐萎缩,地方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而且这种变化是在距离的某一特定值处突然出现的,带有跃变的性质。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对区域运输系统的任何改进措施都应该慎而行之,以免造成与本来目标相悖的区域效应。
  • 论文
    王铮, 吴必虎
    1991, 46(1): 103-106. https://doi.org/10.11821/xb199101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地理学和物理学的规律进行论证,认为楚义芳同志在《地理学的逻辑方法与基本法则》一文中提出的“地理学公理”不能成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一个公理体系不适合于地理学,而经验假设则是绝对必要的。
  • 论文
    王浩
    1991, 46(1): 107-114. https://doi.org/10.11821/xb199101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近地层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出发,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林带对空气的湍流交换系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冠层以上,林带附近的湍流交换系数比较大;在林冠层以下,林带附近的湍流交换系数比较小。林带影响在高度为2.7—3.5倍树高、透风率为0.35左右铅直范围内最大。
  • 论文
    李春初
    1991, 46(1): 115-121. https://doi.org/10.11821/xb199101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评述了古冈身、太湖成因及长江三角洲发育阶段性的研究现状,并对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