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8年, 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8-04-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宋家泰, 顾朝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阐述现代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包括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与目标;城镇体系发展机制——集聚与辐射;城镇体系规划基本观点——经济观与环境观、基本内容——结构与网络和程序——步骤与流程等。并认为,城镇体系规划是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城市-区域理论为基础,运用行为分析、空间组织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形成的新的规划学分支。
  • 论文
    李培基
    1988, 43(2): 108-119. https://doi.org/10.11821/xb198802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2300余个地面气象台站从1951年(或建站)到1980年逐日积雪与降雪观测资料,计算出我国年平均降雪补给量为3451。8 X 108m3,冬季平均积雪贮量为535。6 X 108m3,阐明了季节雪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季节分配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指出了CO2增温可能导致我国季节雪资源分布的区域分异倾向进一步加骤,引起北方土壤干旱化。三十年来,雪资源的波动是全球海气异常的结果。多雪冬天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相同步。雪资源的两个正、负距平时期与我国农田受旱面积的两个明显的低高值时期基本吻合。长期变化趋势准确地反映出了全球气温变化过程,并与气温变化成正相关。
  • 论文
    杨达源
    1988, 43(2): 120-126. https://doi.org/10.11821/xb198802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对长江三峡阶地堆积物进行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发现三峡阶地的成因具有以下特点:构成阶地上部的河漫滩相堆积、中部的冲积砾石层与作为阶地基座的基岩平台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上部河漫滩相堆积是在中全新世气候温暖、长江三峡高水位条件下形成的。因此,长江三峡阶地是在构造上升的基础上由于气候及长江三峡流量及水位变化而形成的,并非一定是间歇性构造上升的标志。
  • 论文
    李保生, 董光荣, 高尚玉, 丁同虎, 邵亚军
    1988, 43(2): 127-133. https://doi.org/10.11821/xb198802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榆林剖面及其粒度分析结果,讨论了剖面中地层的沉积相、古气候和环境演化。
  • 论文
    钟功甫
    1988, 43(2): 134-140. https://doi.org/10.11821/xb198802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开放政策实施以后,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三角洲开放区和特殊政策的海南岛等,已形成了一条多层次、多功能的开放带。这一条带的形成有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有18000km 的海岸线、众多的天然良港;有我国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为腹地;有内河和铁路沟通。而且,香港、澳门和侨乡都位于这条带上,经济基础雄厚、人才集中,外引内联,条件十分优越。沿海开放带的经济发展,对推动中部、西部地带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 论文
    虞蔚
    1988, 43(2): 141-149. https://doi.org/10.11821/xb198802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依据城市间长途电话资料,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三十个重要城市间信息作用的集聚场和扩散场进行了系统分析,着重分析了核及其影响范围、等级结构和地域结构,发现我国重要城市间的信息作用场深受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网络结构也不合理。对此,本文也提出初步的发展依据和设想。
  • 论文
    边海, 铁学熙
    1988, 43(2): 150-158. https://doi.org/10.11821/xb198802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Myrap等人的工作,提出了一个能量平衡模式,并用实测的天津市夜间近地面温度场对模式进行了验证。应用这个模式,可给出天津市近地面热岛的适当预报,同时,可对天津市夜间城市热岛中各能量通量的空间变化进行讨论。
  • 论文
    张景哲, 刘启明
    1988, 43(2): 159-168. https://doi.org/10.11821/xb198802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气温与城市下垫面结构的关系,是城市气候研究的关键性课题之一。本文利用1982年在北京市区30个观测点上所测得的春、夏、秋、冬四季昼夜八个时相的气温记录和1983年5月航测的北京市区下垫面资料,用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北京城市气温与下垫面结构的关系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气温和城市下垫面结构中绿地、建筑物、水域三要素的相关程度,随着季节和昼夜的变化而变化。绿地的降温作用以夏季白天为最明显,建筑群的增温作用以冬季夜间为最明显。因为所有测点周围 500m范围内都没有面积较大的水体,各时相气温与水域的相关程度都很小,这清楚地说明:城市内的小面积水体对其周围的气温并没有明显的调剂作用。
  • 论文
    陈科信
    1988, 43(2): 169-175. https://doi.org/10.11821/xb198802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水分和蒸发量是水文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一项重要因素。本文根据非饱和土壤水流运动的基本理论,考虑到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湿润地区,蒸发层中土壤湿度可以得到地下水的补给,作者提出蒸发量与土壤湿度和地下水通量关系的模式。模式中为单一土壤吸力函数,在实际计算中十分简便。
  • 论文
    何大章, 何东
    1988, 43(2): 176-183. https://doi.org/10.11821/xb198802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按照我国季风热带气候的特点,根据华南100多个台站近三十年气候资料拟订我国的热带北界,采用了如下气候指标:(1)最冷月均温15℃;(2)极端低温多年平均3℃;(3)绝对低温O℃;(4)年平均霜日1—2天;(5)≥1O℃积温>500℃;(6)热带天气型日数占各型天气日数约达80%。据此划定的热带北界自粤西高州,东出粤西沿海—珠江口—粤东沿海—台湾中南部沿岸,西延桂南沿岸—滇南西双版纳南部—向南流的各河谷南端及盆地。我国热带成带状,但不很连续,有些成“飞地”插入南亚热带。北界全长约3000km,热带陆地面积约8X104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