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54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54-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苏联气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途径
    Х.П.帕高西扬, 陶诗言
    1954, 20 (1):  1-9.  doi: 10.11821/xb195401001
    摘要 ( )   PDF(674KB) ( )  
    苏联气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的途径,早就引起了与生产部门的要求和询问直接有关系的气象学者们的注意,因此就在三十年代开始时,对於这个问题就已引起了最广泛的争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苏联气候学发展问题的讨论
    朱崗崑
    1954, 20 (1):  11-26.  doi: 10.11821/xb195401002
    摘要 ( )   PDF(1189KB) ( )  
    在苏联的“气象与水文”杂志上、“全苏地理学会会刊”上,以及苏联科学院“地理学业刊”上,近年来接连出现了苏联学者热烈讨论有关苏维埃气候学发展情况和前途的文章。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只在1952一年,就有十四、五篇之多。参加讨论的有苏联水文气象总分局的人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气中水份循环的方式(关于大气中水份循环问题的讨论之一)
    Х.П.帕高西扬, 江爱良, 潘怡航
    1954, 20 (1):  27-43.  doi: 10.11821/xb195401003
    摘要 ( )   PDF(1791KB) ( )  
    大气中水份循环规律的探讨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际价值。这是因为在各种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水份循环在降水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着重指出,含水份的空气处於不停的运动中,大气中水份循环就不应与大气环流分开来单独考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象记录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Ⅰ)——全国风压、雪深及气温区域的划分
    朱崗崑, 徐淑英, 段月薇, 姚啓潤
    1954, 20 (1):  45-58.  doi: 10.11821/xb195401004
    摘要 ( )   PDF(930KB) ( )  
    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时期,气象记录的应用,替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例如美帝特务在中国掠夺原始气象资料,由美帝空军和芝加哥大学编著“中国的天气与气候”一书(1946年3月出版),其中附有四百多页的统计,都是一些有利於美帝在中国各地“高空轰炸”、“低空轰炸”、“投燃烧弹”及“化学战”等天气日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流域气象的初步分析
    徐淑英, 高由禧, 杨鑑初, 叶笃正
    1954, 20 (1):  59-70.  doi: 10.11821/xb195401005
    摘要 ( )   PDF(837KB) ( )  
    黄河流域位於北纬34°与41°之间,东西跨经度25°。下游为平原。中游为黄土高原,上游则为地形复杂的高原。冬半年的天气和气候完全受强大的蒙古高壓和干燥冬季季风或者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的气候
    谢義柄, 阎连洞, 蔡颖强
    1954, 20 (1):  71-82.  doi: 10.11821/xb195401006
    摘要 ( )   PDF(545KB) ( )  
    随着北京都市计划建设的展开,对於北京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的了解。也就愈要求详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冰与气候
    吕炯
    1954, 20 (1):  83-94.  doi: 10.11821/xb195401007
    摘要 ( )   PDF(788KB) ( )  
    海冰对於气候的影响,历来有不少人研究过,不过大多偏重在大西洋和欧洲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小缩尺地图中地形表示的方法问题
    陈述彭
    1954, 20 (1):  95-110.  doi: 10.11821/xb195401008
    摘要 ( )   PDF(1919KB) ( )  
    地形图虽然只是地图的一类,但是,地形的表示却几乎是一般地图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即使最原始的巴比伦地图陶片上,也表示着河流的分布、海陆的形状。所以在制图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地形的表示方法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参考椭球问题
    M.C.斯维勒斯, 方俊
    1954, 20 (1):  111-113.  doi: 10.11821/xb195401009
    摘要 ( )   PDF(1280KB) ( )  
    对於一切的天文工作来说,假定地球为一旋转椭球体已很足够,因为作为天文常数来说,地球大小的精度不若对於大地测量和重力测量为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