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地学信息图谱
  • 地学信息图谱
    陈述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保存至今的地图文化遗产为地图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创新的源泉。公元3世纪提出的《计里画方》制图原则,影响达千年之久。在卫星遥感和电脑辅助制图普及的20世纪,网络地图东山再起,为解决象素(pixel)与统计单元的匹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20世纪航空摄影、航空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等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地图的社会功能正逐步向用户信息服务的末端飘移。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全数字化测图,数学机械化证明,汉字编辑排版与地图制印系统、原型—模型法科学预测理论与方法,都直接为地图科学的知识创新与技术革命铺平了道路。一种中国特色的《地学信息图谱》的构思正在探索研究之中。

  • 地学信息图谱
    齐清文, 池天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科学概念及其内涵界定,即从“谱”到“图谱”再到“地学图谱”,最终引出“地学信息图谱”的定义、特点及其关键科学问题。随后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基础和标准化模式,说明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基础有地学基础、认知基础和地学信息机理3个方面;地学信息图谱的标准化模式包括标准式样和组成结构、分类标准、提炼模式、建模标准、集成和应用模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归纳和提炼方法,说明了其一般步骤,并着重强调了人工目视归纳和提炼、GIS和RS工具辅助归纳和提炼、全自动化归纳和提炼等反映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水平由低到高的3种不同层次的归纳和提炼方法。再次,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地学信息图谱”在区域和中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区域尺度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信息图谱、中国宏观尺度的水网信息图谱和综合景观信息图谱等内容。最后,展望了地学信息图谱对地球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的推动意义,分析了它在地学中应用前景。

  • 地学信息图谱
    廖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对地球信息图谱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探讨,对自然景观的基本概念与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的科学基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自然景观图谱的表现形式;然后论述了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设计与建立的原则与方法;最后阐明了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包括:自然景观类型的划分,自然景观类型轮廓界线的确定,图谱特征与指标及其检索系统的建立,图谱数量指标体系与图谱数学模型的建立,图谱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图谱应用分析等。

  • 地学信息图谱
    陈毓芬, 廖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应用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进行分区分类,根据自然景观的地理分布规律作地带性规律的单要素与多要素研究,并且根据卫星影像特征,结合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进行综合性研究。首先介绍了自然景观图谱的概念以及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研究的科学依据,然后重点介绍了自然景观图谱界线确定的原则及方法步骤,最后介绍了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图谱属性数据库的设计。

  • 地学信息图谱
    齐清文, 成夕芳, 纪翠玲, 王乃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阐述了在实验区范围内,运用国际流行的大型GIS、RS软件包MGE和ERDAS,归纳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信息图谱的方法和步聚;其次,分析了上述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三,展示和分析了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信息图谱的表达样例,包括沟间地个体单元形态表、沟间地组合单元形态表、垂直带谱表、沟间地空间分布格局表、沟谷空间格局表、地貌形态个体/组合体的重组表等6类图谱表。最后,概述了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信息图谱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该信息图谱从目前来看对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研究和地貌制图与形态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 地学信息图谱
    唐中实, 李小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遥感信息图谱的概念、特性、作用与研究内容。用RS/GIS技术建立澳门20世纪城市演变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澳门城市在20世纪中的演变特点与未来的演变趋势。

  • 多维动态可视化
  • 多维动态可视化
    陈华斌, 李伯楠, 廖克, 池天河, 齐清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当前有代表性的时态信息数据模型,例如快照模型和更新模型、三维/四维模型、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等;总结和归纳了地理要素和现象的时空变化形式,如出现和消失、周期性或渐变性的变化、空间上的移动,以及上述几种情况的组合形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态信息的地图表达方法,包括基于栅格图像的地图动画、点状要素分布的变化、线状要素的变迁、线状路径自动生成、面状要素随时间推移、面状要素分布的连续变化等,并在“国家自然地图集电子版”中予以实践。此外,还设计了与时态变化相适应的动态用户交互工具和动态符号。

  • 电子地图与Internet地图
  • 电子地图与Internet地图
    王雷, 池天河, 廖克, 齐清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阐述了国家自然地图集网络发布的WebGIS开发策略及其实现方法,首先是数据准备,包括数据标准化规范化改造、数据库结构改造、数据质量控制等;其次是系统功能,如信息查询、动态制图、统计分析等;再次是系统开发技术,包括主页设计、系统实现策略、WebGIS游览器端开发技术、后端服务器的开发技术等。最后,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电子地图与Internet地图
    王宇翔, 张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式电子地图服务主要研究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向客户提供地图服务的方法。它是通过多个服务器协同、透明地向客户提供网络地图服务,地图服务主要包括地图信息查询、远程修改地图符号、远程地图编辑、地图投影变换、地图打印、地图专题图制作和地图空间分析等。实现分布式电子地图服务要通过分布式计算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分布式计算目前主要使用CORBA,DCOM或EJB等中间件技术实现。本文讨论使用CORBA技术在服务器端构造分布式异构地图数据库和地图符号库的方法和客户端电子地图服务的解决方案。

  • 电子地图与Internet地图
    王英杰, 余卓渊, 严虹, 张燕

    在制定了中国区域发展的综合分类指标体系及其编码体系的基础上,按国家级、省区级、地市级、市县级和城市体系内部,分别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尺度和不同规模的时间系列空间数据库和区域发展专题数据库(人口、经济、城市、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反映和揭示了中国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构、地域组合、资源品质、开发条件和发展前景。通过电子图集系统,对中国区域发展及其相关信息进行登录、分类、存贮、查询、检索、统计、制图、分析、评价、管理和输出。图集采用地图、文字、图表、数字、影像等多媒体信息集成,多形式、多介质、多功能、全方位和动态地反映中国区域发展基本现状。可为各级领导机关和中国区域发展管理和研究部门分析和掌握中国区域发展现状,及时制定开发保护措施和长远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科学管理和决策分析。

  • 电子地图与Internet地图
    余卓渊, 王英杰, 陈小钢

    在制作《北京市电子地图集》和《中国区域发展分析系统》等项目中对动态可视化电子地图的实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以线状流动注记为例,使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来求得注记在点位选取和冲突检测上的最优解。经过实际使用,达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对动态地图可视化的实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线状地物的流动智能注记的实用算法模型,使用数值计算的模型(DDA)来求得注记在点位选取和冲突检测上的最优解。经过实际在《北京市电子地图集》和《中国区域发展分析系统》等电子地图系统中应用试验,达到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 电子地图与Internet地图
    张忠, 张燕, 刘继荣

    论述编制中国数字城市地图集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它的市场前景。从资料搜集、地理编码和数字化、软件系统设计、地图制作和图集集成、地图集浏览器的功能和使用等5个方面,详述图集编制的技术特点。中国数字城市地图集存储在CD-ROM光盘上,该图集包括中国200个主要城市,其中还容纳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的台北市。每个城市以矢量数据格式存储,按照点、线、面分为3大类,对于每一类数据又分成若干地图层。光盘自带浏览器,用户使用该浏览器可以很方便检索和查询任何一个城市相关内容。查询和检索的内容包括道路名称、地物名称以及当前显示城市的总体介绍。

  • 电子地图与Internet地图
    张燕, 王英杰

    建立西藏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是为了实现西藏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深入分析了建立系统的需求,提出了系统的结构体系、数据库设计方案及数据库具体内容与指标和系统功能特点,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 电子地图与Internet地图
    陈小钢, 王英杰, 余卓渊

    多媒体与数据库技术、电子地图系统空前发展,已使得它们之间相互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在电子地图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多媒体技术表达地理穿梭间信息的趋势。针对地理空间知识和空间关系及人类认知特点,设计建立了基于地理空间语义网络和多媒体表达的电子地图系统,探讨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并对应用实例作了简要介绍。

  • 遥感制图
  • 遥感制图
    傅肃性, 傅俏燕
    2001, 56(7s): 98-102.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7s015

    重点论述了遥感专题制图信息源的地学分析, 从不同的层面、 不同角度,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包括空间图像信息的地学特性和时间特性的研究。如不同地区的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的物候期 (分蘖、拔节和抽穗等);以及基于专家知识的图像空间信息分析与制图和地球信息融合体系在遥感制图中的应用与发展。将专业知识(专家知识等)运用于空间图像的分析、处理与制图是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重要组成内容与途径。

  • 地图集编制
  • 地图集编制
    刘岳, 张庆臻
    2001, 56(7s): 103-108.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7s016

    第一部分论述了确立科学的编辑思想,即以可持续发展为纲和人地系统论的思想来描述我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阐述了根据图集编辑思想,制定图集指标体系和开展图集内容构成设计;第三部分叙述了为创建地图可视化的认知环境,开展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方法研究以及论述了图集展现的人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环境;第四部分是为图集编制而开发和应用的计算机制图技术,包括研究了有自主版权的电子地图集系统和一体化的成图工艺等。

  • 地图集编制
    严虹, 刘岳, 刘继荣, 金学英, 姜莉莉
    2001, 56(7s): 109-116.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7s017

    首先介绍图集编纂的历史背景、图集的总体特征、设计目标、图组划分及地图类型,随后着重介绍图集的编绘设计方案、图形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和计算机地图编辑设计与制版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流程。

  • 地图集编制
    成夕芳, 朱澈, 姜丽惠
    2001, 56(7s): 117-121.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7s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与环境图集》是一部大型专题地图集,首次系统、准确地反映鼠疫在中国的空间分布和流行规律及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等。利用计算机地图编辑设计与制版技术,完成此图集的地图设计、编辑、编绘、清绘与制版一体化流程。

  • 数据库共享
  • 数据库共享
    朱澈, 成夕芳, 姜丽惠
    2001, 56(7s): 122-126. https://doi.org/10.11821/xb20017s019

    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部分地图作为数据来源,建立“基础宏观国土数据库”作为国家级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和共享数据库的组成部分。同时介绍了该数据库的结构、技术方法、元数据库以及数据分类、编码方案。并且利用共享网络系统发布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为不同地域的用户提供浏览、查询和分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