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环境”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干旱区环境
    张国平,刘纪远,张增祥,赵晓丽,周全斌
    地理学报. 2002, 57(1): 1-10. https://doi.org/10.11821/xb200201001
    Baidu(23)

    利用遥感调查的1995~2000年中国土地利用成果进行中国风蚀景观变化过程的分类,对不同风蚀景观发展过程进行了地理分区。探讨风蚀景观变化的方向和速度,特别是土地发生风蚀沙漠化的趋势。在中国近400个气象站点1999年每日4次观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风向频率、风场强度及风能参数的计算,分析风速频率Weibull分布的形状参数k和幅度参数c。利用GIS方法生成覆盖中国的1 km网格,对风场强度等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生成中国地表风速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1999年风速变化状况并探讨风场的变化过程。利用RWEQ 风蚀预报模型中的计算方法生成了的风场强度指数。结合风场强度数据,进行风蚀区内风蚀景观变化类型分布数据的对比,指出强风场的存在促使中国西北广大干旱区的草地和耕地遭到破坏,并探讨了风能对土壤风力侵蚀和风蚀景观的驱动过程。同时,在分析风能与风蚀景观空间分布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降低土壤风蚀的措施。最后指出了建立风速和风向驱动下的不同景观的土壤颗粒侵蚀和堆积量模型的重要性。

  • 干旱区环境
    杨胜天,刘昌明,杨志峰,孙睿,周晓东
    地理学报. 2002, 57(1): 11-18. https://doi.org/10.11821/xb200201002
    Baidu(137)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区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一系列的信息识别、信息提取,获取了工程区地形地势、土地覆盖、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均温度和年降雨量等主要的自然环境因子。用海拔高度反映地势状况,土地覆盖类型反映地表覆盖状况,植被覆盖度反映抗侵蚀能力,植被净生产力反映物质能量的循环状况,年均温度反映热量状况,年降水量反映降水状况,建立综合自然环境指数,对调水工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评价。按计算结果将调水工程区分为四级区域,并对这四级区域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了它们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全面深入进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供借鉴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干旱区环境
    丁建丽,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熊黑钢,海米提·依米提
    地理学报. 2002, 57(1): 19-27. https://doi.org/10.11821/xb200201003
    Baidu(131)

    绿洲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的定量提取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选择塔里木盆地南部特有的干旱地区和田绿洲于田县为研究区,首先对土地覆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作了对比论述,并对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的空间结构信息以提高分类精度,进而提高分类后比较法的总体精度进行了研究;最终利用该方法做出的系列图件,总结了该地区近10年来的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并与实地考察结果及有关资料结合,分析了该地区近年来的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其方法和结论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地区未来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