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4): 498-506.doi: 10.11821/xb200904012
• 土地利用与人居环境 • 上一篇
郝慧梅, 任志远
收稿日期:
2008-10-20
修回日期:
2009-02-02
出版日期:
2009-04-25
发布日期:
2009-04-25
作者简介:
郝慧梅, 博士。E-mail: hhm7361@yahoo.com.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19); 陕西省人口发展功能区区划项目
HAO Huimei, REN Zhiyuan
Received:
2008-10-20
Revised:
2009-02-02
Online:
2009-04-25
Published:
2009-04-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71019; Program of Function Zones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摘要:
人居环境中的自然基础和生态背景, 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 响人类发展水平与社会进步。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格局, 对于界定主体功能区、 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流动, 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 技术, 采 用综合指数法, 基于陕西省96 个气象站点1966-2005 年气象数据、1990-2007 年逐月NDVI 和Landsat TM 影像、1:25 万DEM、2000 年陕西省人口详查数据、2006 人口数据以及其他相 关资料, 以100 m×100 m 栅格单元构建并直观展现了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空间格 局, 在此基础上, 剖析了各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 陕西省的人居环境指数介 于18.55~88.97 之间;从西北向东南、从山地、高原向平原、河谷人居自然适宜程度递增。一 般适宜区面积最广, 占陕西省总面积的63.28%;比较适宜地区居次, 占26.11%;临界适宜 区占10.26%;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 仅占0.35%。陕西省总人口的68.92%分布在占全省面积 26.46%的高度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地表水资源和地形起伏度是引起省内人居环境自然适宜 性分异的主要因子。实证分析表明该测评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陕西省人居的自然生态背景。
郝慧梅, 任志远. 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J]. 地理学报, 2009, 64(4): 498-506.
HAO Huimei, REN Zhiyuan. Evaluation of Nature Suitability for Human Settle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Based on Grid Dat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4): 498-506.
|
[1] | 齐贵增, 白红英, 赵婷, 孟清, 张善红. 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植被对干湿变化响应敏感性及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21, 76(1): 44-56. |
[2] | 姚俊强, 毛炜峄, 陈静,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新疆气候“湿干转折”的信号和影响探讨[J]. 地理学报, 2021, 76(1): 57-72. |
[3] | 封志明, 李文君, 李鹏, 肖池伟. 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及其地理意义[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59-1372. |
[4] | 孙才志, 马奇飞, 赵良仕. 基于GWR模型的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驱动机理[J]. 地理学报, 2020, 75(5): 1022-1035. |
[5] | 徐勇, 赵燊, 樊杰.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气候和地形地貌修订[J]. 地理学报, 2020, 75(1): 194-208. |
[6] | 曾岁康,雍斌. 全球降水计划IMERG和GSMaP反演降水在四川地区的精度评估[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05-1318. |
[7] | 隆院男,闫世雄,蒋昌波,吴长山,李志威,唐蓉.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洞庭湖地形提取方法[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467-1481. |
[8] | 孙思奥, 郑翔益, 刘海猛. 京津冀城市群虚拟水贸易的近远程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631-2645. |
[9] | 贾仰文,郝春沣,牛存稳,仇亚琴,杜军凯,徐飞,刘欢. 典型山地降水径流时空演变及“水—热—人—地”匹配性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288-2302. |
[10] | 王琛智,张朝,张静,陶福禄,陈一,丁浒. 湖南省地形因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92-1808. |
[11] | 邓铭江. 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189-1203. |
[12] | 张扬,白红英,苏凯,黄晓月,孟清,郭少壮. 1960-2013年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极端气温变化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296-1308. |
[13] | 邓海军,陈亚宁. 中亚天山山区冰雪变化及其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309-1323. |
[14] | 张静静, 朱文博, 朱连奇, 崔耀平, 何莎莎, 任涵. 基于栅格的豫西山区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8, 73(6): 1093-1106. |
[15] | 张勇, 刘时银. 中国冰川区表碛厚度估算及其影响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06-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