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海, 田尤, 刘建康, 张佳佳, 杨东旭, 杨顺. 藏东地区斜坡土壤冻融侵蚀力学机制及敏感性分析[J]. 地理学报, 2021, 76(1): 87-100. |
[2] |
齐贵增, 白红英, 赵婷, 孟清, 张善红. 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植被对干湿变化响应敏感性及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21, 76(1): 44-56. |
[3] |
郭泽呈, 魏伟, 石培基, 周亮, 王旭峰, 李振亚, 庞素菲, 颉斌斌.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48-1965. |
[4] |
金凯, 王飞, 韩剑桥, 史尚渝, 丁文斌. 1982—2015年中国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61-974. |
[5] |
周玉科. 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生产力控制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1): 53-67. |
[6] |
彭文甫, 张冬梅, 罗艳玫, 陶帅, 徐新良. 自然因子对四川植被NDVI变化的地理探测[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758-1776. |
[7] |
马丹阳, 尹云鹤, 吴绍洪, 郑度. 中国干湿格局对未来高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57-874. |
[8] |
高江波, 焦珂伟, 吴绍洪. 1982-2013年中国植被NDVI空间异质性的气候影响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34-543. |
[9] |
高海东, 庞国伟, 李占斌, 程圣东.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潜力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 72(5): 863-874. |
[10] |
杨志远, 高超, 臧淑英, 杨秀春. SWIM模型在东北黑土区流域的适用性评价——以乌裕尔河中上游流域为例[J]. 地理学报, 2017, 72(3): 457-470. |
[11] |
孔冬冬, 张强, 黄文琳, 顾西辉. 1982-2013年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及气象因素影响[J]. 地理学报, 2017, 72(1): 39-52. |
[12] |
杜德斌, 段德忠, 杨文龙, 马亚华. 中国经济权力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10): 1741-1751. |
[13] |
龙岳红, 秦建新, 贺新光, 杨准. 洞庭湖流域植被动态变化的小波多分辨率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91-1502. |
[14] |
丁明军, 陈倩, 辛良杰, 李兰晖, 李秀彬. 1999-2013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演变格局[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080-1090. |
[15] |
刘彦随, 杨忍. 中国环渤海地区城乡发展转型格局测度[J]. 地理学报, 2015, 70(2): 248-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