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柴元方, 邓金运, 杨云平, 孙昭华, 李义天, 朱玲玲.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同流量—水位演化特征及驱动成因[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01-113. |
[2] |
方世敏, 黄琰. 长江经济带旅游效率与规模的时空演化及耦合协调[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757-1772. |
[3] |
杨霄. 1570—1971年长江镇扬河段江心沙洲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512-1522. |
[4] |
华凯,程和琴,郑树伟. 长江口横沙通道近岸冲刷地貌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63-1373. |
[5] |
严鑫,孙昭华,谢翠松,夏军强. 基于经验模型的长江口南支上段压咸临界流量[J]. 地理学报, 2019, 74(5): 935-947. |
[6] |
姚振兴, 陈庆强, 杨钦川.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发育对长江入海泥沙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72-585. |
[7] |
陈雯,王珏,孙伟. 基于成本—收益的长三角地方政府的区域合作行为机制案例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2): 312-322. |
[8] |
李一鸣,张国安,游博文,李占海. 长江河口河槽近期沉积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78-190. |
[9] |
唐见,曹慧群,陈进. 生态保护工程和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植被变化的影响量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1): 76-86. |
[10] |
金贵,邓祥征,赵晓东,郭柏枢,杨俊.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242-1252. |
[11] |
陈瑞,李凤全,王天阳,朱丽东,叶玮,周国成.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规模的分布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3): 474-486. |
[12] |
张云峰, 张振克, 任航, 高磊, 丁海燕. 近百年来长江口启东嘴潮滩沉积物质来源及定量估算[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05-2116. |
[13] |
陆大道. 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关于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建议[J]. 地理学报, 2018, 73(10): 1829-1836. |
[14] |
闪丽洁,张利平,张艳军,佘敦先,夏军. 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事件特征分析及其与ENSO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1): 25-40. |
[15] |
邓金运, 范少英. 基于能量的鄱阳湖—长江相互作用表征指标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45-1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