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90, Vol. 45 ›› Issue (3): 331-340.doi: 10.11821/xb199003009
许炯心
出版日期:
1990-07-15
发布日期:
1990-07-15
基金资助:
Xu Jiongxin
Online:
1990-07-15
Published:
1990-07-15
摘要: 本文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对于冲积河流纵剖面凹度的形成机理及其与不同河型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许炯心 . 黄淮海平原河流的纵剖面凹度特征 [J]. 地理学报, 1990, 45(3): 331-340.
Xu Jiongxin. A STUDY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CONCAVITY OF RIVER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90, 45(3): 331-340.
[1] | 刘晓燕, 刘昌明, 党素珍. 黄土丘陵区雨强对水流含沙量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723-1732. |
[2] | 陈苗,胡小飞,王维. 走廊南山河流纵剖面高海拔裂点的成因[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02-1713. |
[3] | 张英男,龙花楼,戈大专,屠爽爽,曲艺. 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18-534. |
[4] | 雷鸣,孔祥斌,王佳宁. 水平衡下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测算[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35-549. |
[5] | 刘永强, 龙花楼. 黄淮海平原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动力机制[J]. 地理学报, 2016, 71(4): 666-679. |
[6] | 戴岩, 王先彦, 王胜利, 李一泉, 鹿化煜. 地貌形态指数反映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宛川河流域新构造活动[J]. 地理学报, 2016, 71(3): 412-421. |
[7] | 刘红, 何青, 王亚, 陈吉余. 长江河口悬浮泥沙的混合过程[J]. 地理学报, 2012, 67(9): 1269-1281. |
[8] | 赵洪壮,李有利,杨景春,吕红华. 天山北麓河流纵剖面与基岩侵蚀模型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09, 64(5): 563-570. |
[9] | 刘红,何青,徐俊杰,戴志军,陈吉余. 特枯水情对长江中下游悬浮泥沙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8, 63(1): 50-64. |
[10] | 许炯心. 黄土高原高含沙水流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J]. 地理学报, 1999, 54(4): 318-326. |
[11] | 马保起, 李克, 吴卫民, 聂宗笙, 杨发, 郭文生, 何福利. 大青山河谷地貌特征及新构造意义[J]. 地理学报, 1999, 54(4): 327-334. |
[12] | 吴凯, 许越先.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及其调控对策[J]. 地理学报, 1997, 52(2): 114-122. |
[13] | 金德生, 陈浩, 郭庆伍. 河道纵剖面分形-非线性形态特征[J]. 地理学报, 1997, 52(2): 154-162. |
[14] | 贾绍凤. 构造运动影响河流纵剖面及河道冲淤的数学模型[J]. 地理学报, 1994, 49(4): 324-331. |
[15] | 陈桥驿, 王守春. 评《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J]. 地理学报, 1994, 49(4): 383-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