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J]. 地理学报, 1989, 44(3): 257-261.
Qian Xuesen.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9, 44(3): 257-261.
[1] | 刘昌明, 郑度, 崔鹏, 葛全胜, 刘纪远, 吴绍洪, 汤秋鸿, 宋献方, 杨林生.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47-2569. |
[2] | 欧阳竹, 邓祥征, 孙志刚, 龙花楼, 张林秀, 李发东, 金贵.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区域农业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636-2654. |
[3] | 葛全胜, 廖小罕, 高星, 封志明, 刘卫东, 廖晓勇, 诸云强.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0年回顾及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37-2546. |
[4] | 熊巨华, 王佳, 史云飞, 李飞, 张新林, 耿豪鹏, 张晴, 官冬杰, 王天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科学申请代码的调整优化[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283-2297. |
[5] | 陈明星, 梁龙武, 王振波, 张文忠, 余建辉, 梁宜.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467-2481. |
[6] | 王淑强, 青秀玲, 王晶, 陈卉, 崔璟, 王绍强, 裴韬, 佟学思, 刘啸, 赵航, 杜涛.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国际地理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分析[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702-1716. |
[7] | 陆大道. 地理科学的价值与地理学者的情怀[J]. 地理学报, 2015, 70(10): 1539-1551. |
[8] | 陆大道. “未来地球”框架文件与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从“未来地球”框架文件看黄秉维先生论断的前瞻性[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043-1051. |
[9] | 孙俊, 潘玉君, 汤茂林, 武友德, 赵健霞. 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探讨[J]. 地理学报, 2013, 68(2): 268-283. |
[10] | 路甬祥.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的发展形势 ——视察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时的讲话[J]. 地理学报, 2005, 60(3): 355-360. |
[11] | 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J]. 地理学报, 2004, 59(6): 803-810. |
[12] | 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 中国地理科学的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J]. 地理学报, 2004, 59(6): 811-819. |
[13] | 姚鲁烽. 中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的编制特点[J]. 地理学报, 2000, 55(6): 755-756. |
[14] | 李军. 地球科学数据研究的初步探讨[J]. 地理学报, 1996, 51(s1): 171-171. |
[15] | 子君. 地球科学数据产品的开发[J]. 地理学报, 1996, 51(s1): 172-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