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8, Vol. 43 ›› Issue (2): 169-175.doi: 10.11821/xb198802009
陈科信
出版日期:
1988-04-15
发布日期:
1988-04-15
Chen Kexing
Online:
1988-04-15
Published:
1988-04-15
摘要: 土壤水分和蒸发量是水文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一项重要因素。本文根据非饱和土壤水流运动的基本理论,考虑到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湿润地区,蒸发层中土壤湿度可以得到地下水的补给,作者提出蒸发量与土壤湿度和地下水通量关系的模式。模式中为单一土壤吸力函数,在实际计算中十分简便。
陈科信. 蒸发量与土壤湿度和地下通量关系的模式[J]. 地理学报, 1988, 43(2): 169-175.
Chen Kexing. EVAPORATION MODEL IN RELATION WITH SOIL MOISTURE AND FIUX OF GROUNDWATER[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8, 43(2): 169-175.
[1] | 范科科,张强,史培军,孙鹏,余慧倩. 基于卫星遥感和再分析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湿度数据评估[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78-1791. |
[2] | 李勤,张强,黄庆忠,史培军. 中国气象农业非参数化综合干旱监测及其适用性[J]. 地理学报, 2018, 73(1): 67-80. |
[3] | 张蕾, 吕厚荃, 王良宇, 杨冰韵. 中国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6, 71(9): 1494-1508. |
[4] | 杨志刚, 唐小萍, 路红亚, 马鹏飞, 洪建昌. 近50 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3, 68(9): 1263-1268. |
[5] | 马雪宁, 张明军, 王圣杰, 马潜, 潘淑坤. “蒸发悖论”在黄河流域的探讨[J]. 地理学报, 2012, 67(5): 645-656. |
[6] | 朱国锋, 何元庆, 蒲焘, 李宗省, 王旭峰, 贾文雄, 辛惠娟. 1960-2009年横断山区潜在蒸发量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1, 66(7): 905-916. |
[7] | 王艳君, 姜彤, 刘波. 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趋势[J]. 地理学报, 2010, 65(9): 1079-1088. |
[8] | 范伶俐, 郭品文, 管勇, 梁敏妍. 广东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J]. 地理学报, 2010, 65(7): 863-872. |
[9] | 张明军1, 2, 李瑞雪1, 贾文雄1, 2, 王旭峰2. 中国天山山区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09, 64(7): 798-806. |
[10] | 刘敏,沈彦俊,曾燕,刘昌明. 近50 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原因[J]. 地理学报, 2009, 64(3): 259-269. |
[11] | 谢平,陈晓宏,王兆礼,谢毅文. 东江流域实际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的对比分析[J]. 地理学报, 2009, 64(3): 270-277. |
[12] | 李英年,王勤学,古松,伏玉玲,杜明远,赵亮,赵新全,于贵瑞. 高寒植被类型及其植物生产力的监测[J]. 地理学报, 2004, 59(1): 40-48. |
[13] | 谢安,孙永罡,白人海.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03, 58(7s): 75-82. |
[14] | 郭维栋,马柱国,姚永红. 近50年中国北方土壤湿度的区域演变特征[J]. 地理学报, 2003, 58(7s): 83-90. |
[15] | 蔡蔚祺, 邓懋彬, 蔡守坤.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地带在江苏境内界线的意见[J]. 地理学报, 1981, 36(4): 450-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