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江流域大气水汽输送和水分平衡等问题曾有过一些研究。
张有芷. 长江流域大气水汽输送[J]. 地理学报, 1986, 41(3): 274-280.
Zhang Youzhi. Atmospheric Water Vapour Transport of Chang Jiang Valley[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6, 41(3): 274-280.
[1] | 朱诚, 吴立, 李兰, 郑朝贵, 李中轩, 马春梅, 谭艳, 赵泉鸿, 王坤华, 林留根, 江章华, 丁金龙, 孟华平. 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4, 69(9): 1268-1283. |
[2] | 王琼, 张明军, 王圣杰, 骆书飞, 汪宝龙, 朱小凡. 1962-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5): 611-625. |
[3] | 唐常春, 孙威.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J]. 地理学报, 2012, 67(12): 1587-1598. |
[4] | 王艳君, 姜彤, 刘波. 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趋势[J]. 地理学报, 2010, 65(9): 1079-1088. |
[5] | 王丽; 邱新法; 王培法; 刘爱利. 复杂地形下长江流域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式模拟[J]. 地理学报, 2010, 65(5): 543-552. |
[6] | 施小英1, 施晓晖1, 毛嘉富2.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9, 64(7): 861-870. |
[7] | 王霄,巩远发,岑思弦. 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 的水汽分布 及水汽输送特征[J]. 地理学报, 2009, 64(5): 601-608. |
[8] | 张自银, 龚道溢, 郭栋, 何学兆, 雷杨娜. 我国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和异常降水事件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9): 899-912. |
[9] | 汪宇明, 高元衡. 上海与长江流域各省区间的旅游互动[J]. 地理学报, 2008, 63(6): 657-668. |
[10] | 蒋兴文, 李跃清, 王鑫. 中国地区水汽输送异常特征及其 与长江流域旱涝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8, 63(5): 482-490. |
[11] | 张明军,效存德,任贾文,李忠勤,秦大河. 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J]. 地理学报, 2004, 59(5): 709-715. |
[12] | 周卫军,王克林,王凯荣,谢小立,刘鑫,王勤学,渡边正孝. 长江流域稻田生态系统的水分和养分转换过程[J]. 地理学报, 2004, 59(1): 25-32. |
[13] | 晏维金, 章申, 王嘉慧. 长江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输送无机氮的影响——1968~1997年的时间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01, 56(5): 505-514. |
[14] | 佘之祥. 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与地理学研究[J]. 地理学报, 1994, 49(s1): 729-736. |
[15] | 王德瀚. 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夏季水汽输送[J]. 地理学报, 1983, 38(3): 284-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