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6, Vol. 41 ›› Issue (2): 147-156.doi: 10.11821/xb198602005
余显芳
出版日期:
1986-04-15
发布日期:
1986-04-15
Yu Xianfang
Online:
1986-04-15
Published:
1986-04-15
摘要: 深圳包括一区(深圳经济特区)一县(宝安县),土地总面积为1911km2(包括滩涂,不含岛屿)。其中深圳特区面积为327.5km2,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经济特区。
余显芳. 深圳土地类型与自然区划及利用评价[J]. 地理学报, 1986, 41(2): 147-156.
Yu Xianfang . LAND TYPES AND NATURAL REGIONALIZATION OF SHENZHEN AND THEIR DEVELOPMENT[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6, 41(2): 147-156.
[1] | 汪晓帆, 戴尔阜, 郑度, 吴卓. 南方红壤丘陵区采伐变量对森林面积和生物量影响模拟[J]. 地理学报, 2021, 76(1): 223-234. |
[2] | 刘彦随, 冯巍仑, 李裕瑞. 现代农业地理工程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029-2046. |
[3] | 刘晓燕, 刘昌明, 党素珍. 黄土丘陵区雨强对水流含沙量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723-1732. |
[4] | 刘立程, 刘春芳, 王川, 李鹏杰. 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921-1937. |
[5] | 钟莉娜, 王军, 赵文武. 多流域降雨和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比较分析——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7, 72(3): 432-443. |
[6] | 董玉祥, 徐茜, 杨忍, 徐成东, 王钰莹.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探讨[J]. 地理学报, 2017, 72(1): 135-147. |
[7] | 陈晓玲, 曾永年. 亚热带山地丘陵区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1): 35-48. |
[8] | 史文娇, 刘纪远, 杜正平, 岳天祥. 基于地学信息的土壤属性高精度曲面建模[J]. 地理学报, 2011, 66(11): 1574-1581. |
[9] | 李勉, 姚文艺, 陈江南, 丁文峰, 杨剑锋, 李莉, 杨春霞. 坡面草被覆盖对坡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5, 60(5): 725-732. |
[10] | 甘枝茂, 岳大鹏, 甘锐, 查小春. 陕北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土壤水蚀观测分析[J]. 地理学报, 2005, 60(3): 519-525. |
[11] | 戴全厚, 刘国彬, 刘明义, 王跃邦.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为例[J]. 地理学报, 2005, 60(2): 209-218. |
[12] | 丁圣彦,曹新向. 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J]. 地理学报, 2004, 59(6): 956-963. |
[13] | 徐勇,田均良,沈洪泉,刘普灵. 生态重建模式的评价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04, 59(4): 621-628. |
[14] | 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例[J]. 地理学报, 2004, 59(2): 223-229. |
[15] | 张红旗,李家永,牛栋. 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J]. 地理学报, 2003, 58(5): 668-6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