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4, Vol. 39 ›› Issue (2): 173-184.doi: 10.11821/xb198402005
张忍顺
出版日期:
1984-04-15
发布日期:
1984-04-15
Zhang Ren-shun
Online:
1984-04-15
Published:
1984-04-15
摘要: 历史时期的黄河以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其尾闾入海路线大致可归结为三条。或北道由天津附近入渤海,历时二千四百余年;或中路趋山东利津入海,历时一千四百余年;或南线出云梯关入黄海,历七百余年。
张忍顺. 苏北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平原的成陆过程[J]. 地理学报, 1984, 39(2): 173-184.
Zhang Ren-shun. LAND-FORMING HISTORY OF THE HUANGHE RIVER DELTA AND COASTAL PLAIN OF NORTH JIANGSU[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4, 39(2): 173-184.
[1] | 夏非, 张永战, 王瑞发, 张振克, 彭修强. 苏北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范围研究述评[J]. 地理学报, 2015, 70(1): 29-48. |
[2] | 刘小喜, 陈沈良, 蒋超, 胡进, 张林.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脆弱性评估[J]. 地理学报, 2014, 69(5): 607-618. |
[3] | 赵秧秧, 高抒, 王丹丹, 许振, 朱冬, 王晓枫. 盐沼前缘陡坎韵律性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与机理[J]. 地理学报, 2014, 69(3): 378-390. |
[4] | 吴德力, 沈永明, 方仁建. 江苏中部海岸潮沟的形态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3, 68(7): 955-965. |
[5] | 张晓祥, 严长清, 徐盼, 戴煜暄, 晏王波, 丁贤荣, 朱晨曦, 梅丹丹. 近代以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演变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11): 1549-1558. |
[6] | 李加林,刘闯,张殿发,童亿勤,杨晓平,李伟方,.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例[J]. 地理学报, 2006, 61(4): 378-388. |
[7] | 王爱军, 高抒, 贾建军, 潘少明. 江苏王港盐沼的现代沉积速率[J]. 地理学报, 2005, 60(1): 61-70. |
[8] | 杨桂山,施雅风,张琛. 江苏滨海潮滩湿地对潮位变化的生态响应[J]. 地理学报, 2002, 57(3): 327-334. |
[9] | 殷勇,朱大奎,王颖,葛晨东,I.PeterMartini. 博鳌地区沙坝-泻湖沉积及探地雷达的应用[J]. 地理学报, 2002, 57(3): 301-309. |
[10] | 杨桂山,施雅风,季子修. 江苏淤泥质潮滩对海平面变化的形态响应[J]. 地理学报, 2002, 57(1): 76-84. |
[11] | 杨桂山, 施雅风, 张琛, 梁海棠. 未来海岸环境变化的易损范围及评估——江苏滨海平原个例研究[J]. 地理学报, 2000, 55(4): 385-394. |
[12] | 虞志英, 樊社军, 金缪. 江苏北部废黄河口水下三角洲稳定性和深水港建设[J]. 地理学报, 1998, 53(s1): 158-166. |
[13] | 张修桂. 上海浦东地区成陆过程辨析[J]. 地理学报, 1998, 53(3): 228-237. |
[14] | 喻国华, 陆培东. 江苏吕四小庙洪淹没性潮汐汊道的稳定性[J]. 地理学报, 1996, 51(2): 127-134. |
[15] | 王若柏, 孙东平, 耿世昌, 韩月萍. 天津地区地面沉降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J]. 地理学报, 1994, 49(4): 317-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