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3, Vol. 38 ›› Issue (1): 25-32.doi: 10.11821/xb198301003
郑斯中
出版日期:
1983-01-15
发布日期:
1983-01-15
Zheng Si-zhong
Online:
1983-01-15
Published:
1983-01-15
摘要: 在1979年制定的“世界气候计划”中,订进了“气候对人类影响的研究计划”,作为它的四个子计划之一,占据了醒目位置。这个子计划的目的,在于增进对气候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中作用的了解,改进气候知识的应用,提高人类适应气候变异的能力。
郑斯中. 1400—1949年广东省的气候振动及其对粮食丰歉的影响[J]. 地理学报, 1983, 38(1): 25-32.
Zheng Si-zhong . CLIMATIC FLUCTUATION AND ITS EFFECT ON FOODPRODUCTION DURING THE PERIOD 1400-949IN GUANGDONG PROVINC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3, 38(1): 25-32.
[1] | 马恩朴, 蔡建明, 林静, 郭华, 韩燕, 廖柳文. 2000—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2): 332-347. |
[2] | 冯颖, 侯孟阳, 姚顺波.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80-2395. |
[3] | 孙晶, 刘建国, 杨新军, 赵福强, 覃驭楚, 姚莹莹, 王放, 伦飞, 王洁晶, 秦波, 刘涛, 张丛林, 黄宝荣, 程叶青, 石金莲, 张劲松, 唐华俊, 杨鹏, 吴文斌. 人类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远程耦合框架及其应用[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408-2416. |
[4] | 房艳刚, 刘建志. 东北地区县域粮劳变化耦合模式与乡村发展类型[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241-2255. |
[5] | 萧凌波, 闫军辉. 基于地方志的1736-1911年华北秋粮丰歉指数序列重建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777-1788. |
[6] | 张学珍, 李侠祥, 张丽娟, 席建超, 戴尔阜. RCP 8.5气候变化情景下21世纪印度粮食单产变化的多模式集合模拟[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14-2328. |
[7] | 蒋敏,李秀彬,辛良杰,谈明洪. 南方水稻复种指数变化对国家粮食产能的影响及其政策启示[J]. 地理学报, 2019, 74(1): 32-43. |
[8] | 余慧倩,张强,孙鹏,宋长青. 干旱强度及发生时间对华北平原五省冬小麦产量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1): 87-102. |
[9] | 杨庆媛,毕国华,陈展图,曾黎,杨人豪.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休耕地的空间配置研究——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250-2266. |
[10] | 赵映慧, 郭晶鹏, 毛克彪, 项亚楠, 李怡函, 韩家琪, 吴馁. 1949-2015年中国典型自然灾害及粮食灾损特征[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261-1276. |
[11] | 戈大专, 龙花楼, 张英男, 屠爽爽.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格局及其耦合关系[J]. 地理学报, 2017, 72(6): 1063-1077. |
[12] | 杨忍. 基于自然主控因子和道路可达性的广东省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7, 72(10): 1859-1871. |
[13] | 王海军, 夏畅, 张安琪, 刘耀林, 贺三维. 基于空间句法的扩张强度指数及其在城镇扩展分析中的应用[J]. 地理学报, 2016, 71(8): 1302-1314. |
[14] | 胡甜, 鞠正山, 周伟. 中国粮食供需的区域格局研究[J]. 地理学报, 2016, 71(8): 1372-1383. |
[15] | 王国刚, 王明利, 王济民, 杨春, 刘玉凤. 中国草食家畜养殖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091-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