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5, Vol. 40 ›› Issue (2): 155-168.doi: 10.11821/xb198502006
李元芳, 安凤桐
出版日期:
1985-04-15
发布日期:
1985-04-15
Li Yuanfang, An Fengtong
Online:
1985-04-15
Published:
1985-04-15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地质、地理和考古工作者对渤海湾沿岸平原第四纪海侵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李凤林等提出中更新世以来渤海湾北岸至少有4—5次海侵,有3次海侵曾抵达玉田、宝坻等县境。天津自然博物馆等单位提出了7000年前海侵的最大范围。
李元芳, 安凤桐. 天津平原第四纪微体化石群及其古地理意义[J]. 地理学报, 1985, 40(2): 155-168.
Li Yuanfang, An Fengtong . THE QUATERNARY MICROPALEONTOLOGICAL FOSSILSIN TIANJIN PLAIN AND THEIR PALEOGEOGRAPHIC SIGNIFICANC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5, 40(2): 155-168.
[1] | 邓辉, 卜凡. 历史上冀中平原“塘泺”湖泊群的分布与水系结构[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32-2345. |
[2] | 屠爽爽,龙花楼,张英男,周星颖. 典型村域乡村重构的过程及其驱动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2): 323-339. |
[3] | 余慧倩,张强,孙鹏,宋长青. 干旱强度及发生时间对华北平原五省冬小麦产量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1): 87-102. |
[4] | 张英男,龙花楼,戈大专,屠爽爽,曲艺. 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18-534. |
[5] | 雷鸣,孔祥斌,王佳宁. 水平衡下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测算[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35-549. |
[6] | 吴雷,许有鹏,徐羽,袁甲,项捷,徐兴,徐勇. 平原水网地区快速城市化对河流水系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04-114. |
[7] |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刘慧. 政府调控对华北平原农户抗旱行为的影响及效应[J]. 地理学报, 2017, 72(6): 1078-1090. |
[8] | 王学,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升发, 王仁靖. 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退耕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J]. 地理学报, 2016, 71(5): 829-839. |
[9] | 刘永强, 龙花楼. 黄淮海平原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动力机制[J]. 地理学报, 2016, 71(4): 666-679. |
[10] | 吴立, 朱诚, 李枫, 马春梅, 李兰, 孟华平, 刘辉, 王晓翠, 谭艳, 宋友桂. 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揭示的史前洪水事件[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149-1164. |
[11] | 姜蓝齐, 张丽娟, 臧淑英, 张学珍. 清末耕地空间分布格局重建方法比较[J]. 地理学报, 2015, 70(4): 625-635. |
[12] | 裘善文, 王锡魁, 阎百兴, 廉毅, 朱金花, 张凤礼, 张振卿. 中国东北平原及毗邻地区古水文网变迁研究综述[J]. 地理学报, 2014, 69(11): 1604-1614. |
[13] | 王学, 李秀彬, 辛良杰. 河北平原冬小麦播种面积收缩及由此节省的水资源量估算[J]. 地理学报, 2013, 68(5): 694-707. |
[14] | 莫兴国, 刘苏峡, 林忠辉, 邱建秀. 华北平原蒸散和GPP格局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1, 66(5): 589-598. |
[15] | 康彦彦, 丁贤荣, 程立刚, 张晶. 基于匀光遥感的6000年来盐城海岸演变研究[J]. 地理学报, 2010, 65(9): 1130-1136. |